诗歌初学者,很想请教一些问题?

不請自來。第一個問題關於重韻,今古音不同,所以普通話讀音一樣的未必重韻,讀音不一樣未必不重,去搜韻搜一下有多少古人這麼用更有借鑒意義。第二個問題,有些詞牌有對仗要求,斷句要求,不同詞牌有不同的曲子節奏,所以大體風格會趨同,或慷慨激昂,或低回婉轉。你的鷓鴣天断雁飏飏凌汉楼, 千山宿雨奉宸游。 绛帻调角扬州泪, 朱玉平明金阙愁。 萧索处,凤池头。 半生浮梦半生囚。 向来貂锦亡胡日, 马下飞尘即故洲。 說幾個問題,“帻”出了,“萧索处,凤池头”,這六個字例作對仗,“萧索”,“凤池”差得有點遠。比如“断雁飏飏”,斷雁是離群孤雁,飏飏是飛舞貌,花飏飏,風飏飏,乳燕飏飏,断雁如果飏飏,只能說,這是只沒心沒肺的大雁。最後是“故州”,不是“故洲”。
■网友的回复
个人也算是比较有经验的业余人士。重韵,一般来说近体诗是禁止重韵的。但是古体诗是可以重韵的,比如老杜的《饮中八仙歌》就一个眠字当韵脚,就重了两次。如何避免重韵呢?个人觉得是提高积累和创作思路,一般来说近体诗本身篇幅就较短小,重韵是不太容易的。当一个地方必须重韵时,不妨改一改整句诗,想想看有没有别的思路能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写诗者,尤其是近体短篇,写诗时经常想新思路是很重要的。至于词牌,题主说的没错,按词牌要求即可。词牌中一般都有告诉你哪里平,哪里仄,哪里对仗,哪里用去声。汉魏古诗和乐府诗对比起来,大抵是作者人群的不同。汉魏朝古诗的作者一般都是正式的诗人,文人。而乐府诗更注重于网罗四海的民歌,体现着当时老百姓的思想文化。汉魏古诗自然要押韵的,但是由于当时偏古体,所以平仄是可以不管的。题主的词我便不看了吧,所谓的词的章法和境界我并不是很懂,所以不能比较客观的评价。诗的话,第一句的月应该是平声。意境上是有的,说明表达的还不错。如果要让我找个创作上的缺点,大抵就是有点缺乏新意了,构思上还是有点模仿古人的感觉,没写出古人所不及之新意。我一朋友写过一首二月初春的诗,如果只看第一句“玉露香中二月城,千家痛饮对春风”,也就是意境开阔热闹点罢了。然则后一句“杏花不胜人间酒,醉倚枝头满面红”。不仅借杏花闻酒写出了古人不及之新意,而且也让整个诗有了转折和章法。可以这么说,所谓的创作章法:【前提是得有好的构思让你转】“一二句叙述,三句转,四句全盘托出转意,即是合”。
■网友的回复
答主本人姿势水平不高,自知还需要学习一个,欢迎指正1.我个人认为就是不要写窄韵,若果是长诗的话可以换韵没必要一韵到底2.是的,就是字数和平仄都按照词牌来就可以了补问1.据我所知是没有别的格律要求补问2.来自百度百科,因为我上不去维基百科,从这个定义看来区别大概就是【沿用乐府旧题】的诗歌就是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主要掌管音乐,并监管搜集各地的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3.如果你用的是现代读音的话,《鹧鸪天》没有出韵,五言绝句的【月】字出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