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滕泰:制造业占比降低是否值得警惕?( 三 )


我们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没有错 , 但是制造业的重要性既不体现在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上 , 也不体现在所谓“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上 , 而是体现在那些能够独立创造研发、设计、品牌、流量、体验等“软价值”的现代服务业的规模上——这些现代服务业所引领的技术越发达、社会分工越细、产值越大 , 单纯制造环节的产值在GDP中的占比有可能就会越来越低 。
中国的很多传统制造业为什么经营越来越困难?就是因为缺少足够强大的研发、设计、品牌、流量、体验等软价值创造能力 , 而只能靠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制造和装配服务才能维持生存;为什么有些传统制造业困难到生存不下去的境地?因为失去了为这些现代服务业提供代工和制造服务的资格 。 只有像中国华为这样能用自身研发、设计、品牌创造软价值的制造业才有广阔前景 , 那么华为公司的价值创造主体 , 还是制造环节吗?
总之 , 制造业很重要 , 但应当注意的是 , 在工业化过程中 , 工业的发展虽然压低了农业的占比 , 但并没有损害农业的增长 , 而且工业技术还推动了农业的产出增长;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 , 无论是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文化娱乐产业、新零售、新金融等行业的快速成长 , 还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业的技术进步 , 虽然压低了制造业的占比 , 但并不曾损害过制造业的增长 , 而且这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推动了制造业产值的提高 。
服务业比重提高不会削弱制造业 , 而是社会分工进步
无论是农业的占比降低 , 还是制造业在GDP占比的降低 , 究其原因都不是这些产业的产值下降 , 而是其他产业更快发展的结果 。
就如同工业技术可以促进农业发展一样 , 服务业的发展也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 我们仍然要一如既往地重视中国农业和制造业 , 但如果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确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 , 仍然要把服务业占比的提高作为一个衡量指标 , 因为服务业的比重提高不但不会削弱制造业 , 而且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进步、产业升级的主要表现 。 目前中国的服务业占比已经上升到了53%左右 , 以后还会上升到60%、70% , 甚至更高 , 这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进步的正确方向和必然规律 。
当然 , 为了推动产业升级 , 最好是能够制定更科学的反映产业升级的经济指标 , 而不要被制造业、服务业这样的传统概念“框”住 , 从而陷入没有意义的争论 。
笔者认为 , 在提出更科学的衡量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指标之前 , 最好不要简单地把“制造业占比”这样的指标作为所谓“高质量发展指标” , 从而把制造业或服务业的发展对立起来;即便经过修正以后把“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的制造业”占比作为高质量发展指标 , 也是割裂现代服务业、违背社会分工演进规律的 。 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 , 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指标应更关注新的价值创造方式 , 让研发、设计、品牌、流量、体验、管理、数据、服务等软价值创造主体都可以独立发展 , 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 不断形成新供给 , 创造新需求 , 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在这个过程中 , 现代服务业一直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 (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