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说「两千年文脉已断」,他的依据是啥( 二 )
这种冲击下,陈老师不可能对所有的文化冲击都可以恰如其分地理解。
他并不是一个社会学者,也不是一个历史学者,甚至不是一个文学研究者。
所以他对社会和历史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读物(非专业),个人经历以及他人分享(我朋友说),他从去美国后并没有直接接触过普通的中国人。所以他很多看法也仅仅是个人看法。
陈老师是一个非常具有包容性的艺术家,可是你不得不说时代在他身上留下极深的烙印。
就是喜欢上纲上线,这点也是我不喜欢的一点。
这点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是他那个年代的中国人的共性。回去看看5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多少都会有这个问题。
本来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社会问题,他总能上纲上线到整个国家,文化甚至人类,把问题进行一定程度地扩大化和复杂化。
之前清华大学招生制度,本来是招生改革的问题。他上升到国情,反而把水给搅混了。
其实题目中,陈老师无非是想说城市发展中要想办法保留传统文化。可他又上纲上线,给复杂化了,扯了社会关系,城市发展等等他并不擅长的领域。
所以,择善者从之吧。
■网友的回复
先不说依据吧。摘抄一下陈丹青的老师木心先生的话吧。“对断层的态度,只能冷冷看一眼,然后超越。你断你的,我飞我的”。“对民族文化,要断就断,要完就完。对个人来说,要连就连。断层不过越过,勿做爬行动物,做飞行动物”。 ——《文学回忆录》或许,世间一切,大抵如此。
■网友的回复
断了好,就是断的太晚陈的依据无非是他这样的人失去了相对于庶民的知识隔离,也就失去了优越感楼上各位讲的大部分我都同意,尤其是马督公的。但我认为他的依据更多的还是主观上的优越感。设想如下画面:过去大概是陈丹青认字,大部分人不认字,陈丹青不管怎么说大家只能唯唯,那心里的优越感和爽度自然非凡。如今我陈丹青说个啥,居然一堆板砖飞舞,我还没发挨个还嘴,一还嘴搞不好就是【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还了得??这难道不是斯文丧尽?这难道不是文脉中断?没错,都是。如果这是斯文,就应该扫地。如果这是文脉,就应该斩断。陈丹青的这种哀鸣,就像催人奋进的号角,让我们满怀着豪情来见证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网友的回复
有次清明没事扫完长辈的墓在公墓里面转来转去,观察墓碑上人的生卒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生在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的人,男的都叫“三富”、“二蛋”、“老八”,女的直接叫“曹王氏”、“张李氏”云云。到了3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名字就有了变化,虽然“国富”“进财”“桂英”“淑秀”还比较俗,但起码有个名儿了。这段时间谁来了,大家都知道。“刘季”“朱重八”这种名字在那个文脉没断的时代是普遍现象,现在你党一来这些泥腿子和小脚丫头居然和我一样能有名字了,你说这成何体统呢?
- 纪念评书“三老”(陈荣启、马连登、李鑫荃)的演出预期怎样
- 世界上最爱孙雨萌的人是谁?
- 电影版《头文字D》中陈小春的头巾是咋扎的
- 非凡搭档中朱珠送给陈楚河的动漫玩偶是叫啥名字?
- 怎样看待《一人之下》陈朵篇里的张楚岚的行为
- 陈丹青的诸多言论在放在一个标准的政治、文化、经济评价上是不是过度偏右
- 如果陈冠希复出演电影或动画片,你会支持吗
- 陈道明怒斥日本代表的视频出自哪部剧?
- 怎样通过文化去搞商业…… 借助古镇的文化底蕴 去做商业 去盈利例如 陈炉古镇
- 天马菱美陈皮文化公司咋样,有知道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