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大家介绍一些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的典籍( 三 )


1、性善说
对人性的探讨是一切哲学思想的根基之一,从《论语》看,孔子没有在人性方面做深入探讨,但在他去世之后,孔门弟子及早期儒家中有一种倾向,即是探究人性。探究人性的目的是弄明白人之成为君子,修成完善人格的具体过程,及可能性。传统认为《中庸》是子思所作,其中就有一些探讨人性的文字。到孟子时,探讨人性的学者已不限于儒家,墨家的墨子等人也都有关于人性的文字。在《孟子》中,就有公都子、告子等人论述了自己对人性的看法。
孟子的性善说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政治影响深远。由于有性善说,所以中国古代相信人性是可靠的,相信政治制度、国家之兴衰都建立在统治者的道德之上。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传统政治看重“选择什么样的人来治理国家”,而不是“如何约束统治者的权力”。这样的思维表现出来就是“清官情结”、贪腐无可根治、国家制度叠床架屋而无根本突破。
从古至今,民间关于清官的传说从未断过,著名者有包青天、海瑞等,他们首先是道德完人,然后又颇具政治才干。现在虽然已是21世纪,但人们的清官情结还是存在,并且国家的体制设计也为这种情结提供了土壤,如信访办的设立。与“清官”不可相容的是贪官污吏。中国古代的贪腐非常惊人,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想控制,但总是无功而返。皇帝为了肃清吏治,想出许多削弱官员权力、强化中央权力的方法,演进到后来,中央权力高度集中,反而为贪腐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中央管得太多,皇帝忙不过来,给了重臣可乘之机;中央想管而又管不过来,给了地方欺上瞒上的机会。简而言之,性善说是中国古代社会“人治”的人性论基础。
2、仁政
建立在性善说之上的政治学说就是“仁政”。
以“仁政”为基点,孟子的政治学说中还有民贵君轻等思想。由于相信人性本有“仁义礼智”,所以要造成民治国盛的局面,首先就是要将这四种善的道德“扩而充之”,即是加强道德修养。中国社会现在还在讲“以德治国”,加强师德、思想政治教育等,这与传统都是有密切关系的。
孟子的“仁政”说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如中国传统社会和政治都注重“均贫富”,在贫富分化严重时,会想办法去避免社会走向分裂。当然,这只是思想意识上的反映,不是现实的写照。
从“性善说”、“仁政”看,孟子的思想有个明显的倾向:走向心性内部,关照人之心性问题。到战国晚期,这种思想被荀子讽刺,认为没有学到孔子思想的精髓。但在历史上,孟子的思想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二、老庄之道
老庄之道与儒家思想相反,是出世的,因此,在中国社会,它往往成为知识分子在现实中受挫之后,自我疗伤的常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