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回到农村的年轻人,悄悄月入过万?( 三 )


小田销量好的时候 , 一个月能卖出60万包菌菇 。
订单量上去了 , 乡村的道路、站点、仓储、冷链 , 整个物流网络也变得越来越完善 。 运费价格往下降 , 农人获利的空间自然就更高了 。
村里的老人种了一辈子菌菇 , 一年也只能卖出五六万 。 小田带着一起卖货之后 , 很多家庭能赚上十几万 , 甚至二十万 , 村里重新建了新的菇棚 。
把钱交给村里老人时 , 小田特别有成就感 , “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 , 不是为了摆脱贫困家乡 , 而是要帮助家乡变得更好 。 ”
2019年 , 陈杰感到了风口与时代的力量 , 也想回到四川广元做农业电商创业 。
和小田不同 , 陈杰的镜头下的主角不是山货 , 而是爷爷奶奶 。
都说中国的厨师 , 有一千双手 , 就有一千种味道 。 在阎奶奶的手下 , 钵钵鸡、回锅肉、蒜苗腊肉、剁椒鱼……一盘盘农家美味烹调而出 。
对星级餐厅的大厨来说 , 厨房是藏着他所有秘密和财富的地方 , 各种食材是他展示技艺、匠心和名声的载体;
对普通人而言 , 厨房是一个家庭的记忆纽带 。 从大山到都市 , 中国人的浓情、聚散、乡愁、岁月 , 都围绕在灶台锅碗 , 一餐一饭中 。
阎奶奶不是什么专业大厨 , 更没受过视频训练 , 大山里的食谱 , 诞生的初衷只是饱肚果腹 。 人们关心的不仅仅是阎奶奶的妙手 , 也是爷爷奶奶相互打趣 , 嬉笑怒骂的日常生活 。

图源:抖音@川味盐太婆截图
他们卖的山货并没有改变 , 但经过了孙子拍视频、做直播的“烹调” , 却让农货有了情感、故事、兴趣共振、精神追求的附加价值 , 吸引来1000多万的粉丝 。
【抖音|回到农村的年轻人,悄悄月入过万?】奶奶的粉丝们 , 多是在外漂泊的打工人 。 他们很多忙于生计 , 放弃了口腹的享受 , 对餐饮的要求只是简单、快捷、便宜;
但在小小一个直播间里 , 他们停下了步履匆匆 , 跟着阎奶奶的专注和调笑 , 回忆起家乡、童年的午后、放学后的奔跑、奶奶的怀抱——那个有些模糊 , 只存在于记忆深处的时空 。
什么是传统的坚守?什么又是顺应时代的变化?什么又是价值?
几十年如一日相依相守 , 瞬息万变的短视频海洋 , 岁月沉淀的味道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
高速发展的中国 , 消费者对于新鲜事物、更高品质、情感体验、新兴概念的追求更加迫切 。
尤其是正成为消费主力的Z世代身上 , 这种变化尤为明显 。 “人们通过自己的消费被辨认 , 而非通过他们所生产的东西被辨认” 。
更多的增量价值创造出来 , 地方上有了自己的特色产品 , 有了农产品品牌 。

图示:河南蜜薯
在抖音电商 , 创造优质内容、激发用户兴趣、实现高速增长的模式 , 已被证明蕴含巨大的机会 。
平台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 同比2021年4月 , 有商品意图的搜索行为增长了217%;用户还会关注喜欢的抖音号 , 没事逛一逛店铺 , 2022年4月与2021年6月相比 , 店铺的PV增长了279% 。
看了视频下单的城里人 , 一口吞下的不仅是食材的淳朴 , 也是风雨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时间的味道 。
他们尝到的是舌尖上的中国 。

90、00后们或许不知道 , 中国经济的起飞 , 农民付出了最多 。
我们今天能够远离自然 , 安然享受美食 , 离不开农民们的劳作和智慧 。
乡村奉献了农产品、土地和资源、劳动力 , 让城市完成了初期积累 , 为开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引擎注入无穷的燃料 , 制造了改革开放的奇迹 。
我们说的乡村振兴 , 不是要在乡村建多少漂亮好看的大楼 , 而是让种地的人也能富起来 , 让年轻人扎根在自己的家乡创造价值 , 让农民成为一种有尊严的身份 。
检验城乡差距是否缩小的一个关键指标 , 就是人口回流 。
以前青年们读书是要离开家乡 , 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后 , 都愿意留在城市 。 像卢小开、田小宇、这些敢于重返大山的 , 都算得上是时代的追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