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直播带货利益场:售假产业链野蛮生长( 二 )


但收到货后发现是假货,她选择退款,却发现,这家店因为投诉太多被封号了。
接着,她找到短视频平台客服,客服告知,需要完成退货,才能走流程。于是,她拨打12315进行投诉,当地的消协要求厂家所在地的消协受理,她又找到当地消协投诉,客服要求提供发货地址,后来经查证发现查无此地,不能受理,成为了一桩悬案。“现在那双鞋还在我家里,看到就心堵,但也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再交智商税了”,小峥告诉Tech星球。
这貌似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死局。
从事直播电商数据运营商的陈先生告诉Tech星球,除了在大主播的直播间里铤而走险外,在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里,有一类非常明确的假货售卖商,他们一般选择后半夜开播,因为这时候监管最放松,他们的粉丝数比点赞数多,没有作品,不进行产品讲解,一直假上车或者饥饿营销。
直播带货的老套路是,需要有作品有粉丝,这才能把粉丝转化成直播间的流量,但是自从抖音推广了dou+和feed流的投放相结合投放机制,渐渐的,就出现了一批,零作品的新账号的直播间,还能有几千甚至上万的粉丝推荐,如此高的流量,是砸了钱做投放的,只为了提升这类账号直播间的转化。
所有行为,都指向了一个目的,有部分商家拿消费者当韭菜,快速收割,赚一笔钱就走。借助算法,直播间目前成为了假货的出口。
陈先生还透露,目前的直播电商还处于基础建设时期,的确存在许多bug,在这期间,让原本无法在电商平台上交易的货品找到了好去处,其中化妆品、珠宝、皮具成为重灾区。因为这些品类不仅适合直播,还存在一定的门槛,即便真的是假货,也需要专业的鉴定,即使买到了假货,一般消费者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纠缠的。
化妆品售假甚至演变成了一条完整的“黑产业链”,细分出了“假货生产商、包材提供商、渠道批发商”等。
一位化妆品产业链的从业人员告诉Tech星球,想要贴啥牌,就能贴啥,而其中利润,高的惊人。
星球|直播带货利益场:售假产业链野蛮生长
文章插图
这是从微商时代沿袭下的传统,主播可以接受一件代发,A主播、B主播、C主播根本不是直接供应商,无论是哪个地区的“买手”主播,只要是下单,发出地址就一定是“广州白云”“莆田”,相比于传统电商平台的发货时效限制,一件代发的产品时效上往往控制不了,所以主播们对粉丝最常说一句话就是,宝宝们,能等再拍哦。”
而主播们则会用诸如“尾货”“同厂”“转销”等令人误会的话术引导,让用户将商品与大牌、正品等方向思考,并造成了先入为主的错觉,加上煽动性的语言和套路的剧本,很容易冲动下单。
直播间里的假货,居然也充满了假货歧视,“一线城市卖真货,二三线城市半真半假,四五线以下县市卖假货。”这样不太容易被查出来,下播后,删除直播回放,查无此据,卖完一波韭菜后,即使被封号也不怕,从此江湖再见。
直播间成假货出口,不会消失?
假货是一个普世难题。公开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上万亿美元价值的假货流动,占全球GDP规模的2%。盖洛普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在受访的美国人中57%承认买过假货,主要是因为价格。
假货没有消失,甚至找到了更为便捷的出口。
一位在直播间用999元就买了LV包的媛媛告诉Tech星球,“这不是假货啊,就是高仿。”
假货主播们甚至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默契,高仿名牌商品要使用暗语,“驴包”代表LV、“B家”代表Burberry、“C家”代表COACH、“小香”代表香奈儿CHANEL、“GG”代表古驰GUCCI、“施家”代表施华洛世奇等。
假货销售者和制造者利用了消费者买低价的心理,消费者也在知假买假,成为同谋。
就像《欲望都市》中,Samatha就曾说:“当我拎着那包包,我就知道我已经飞黄腾达”。
经济学里有一个术语叫做,柠檬市场。讲的是,当市场交易的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时,卖方掌握的商品质量信息要比买方更多,即“买的不如卖的精”。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如果难以分辨产品质量的优劣,就会更愿意去购买便宜的商品。如此一来,消费者最终选购的很有可能是具有成本优势的假货。久而久之,卖方越来越倾向于售卖假货,而正品却被逐渐淘汰掉了,这就是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
无论是“知假买假”还是“上当受骗”,都会助长假货市场的繁荣。小作坊变身大集团,行业暴利吸引更多人涌入。
直播间的主播们正在成为最光鲜的售卖员。小兵张嘎的扮演者谢孟伟有两段足以名留直播带货史的操作:先是“嘎子哥”将2000多块钱的酒,硬是从厂家处砍价到29.9卖给粉丝,还有十几元的茅台、五粮液、XO。后来又被粉丝投诉(当月)20号买到(当月)23号产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