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的和声学和流行歌曲里的和声有哪些关系

作曲中的和声学与流行音乐和声是两个非常不一样的系统,有点类似于豆浆和豆腐干的关系(饿了)。虽说同样提炼于大豆黄豆各种豆,豆腐提炼于豆浆,但两者在这之后已然发展出截然不同的加工技术、应用范围和文化应用(嗯?)等等。

从音乐史的角度来看,古典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率先总结出了调性和声体系理论(其中包括和声学、曲式结构等等),这个体系包含一些声音与音乐的自然属性,是不可更改的。就好比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除了在某些影视动漫作品当中不适用之外,管你是欧洲还是非洲还是亚洲,这个引力都是存在的,重力加速度都是存在的。

同样的,在音乐中,调性和声体系也适用于一切类型风格的音乐,不可能C-E-G#这个和弦跑到金属乐里就变成了一个协和稳定的三和弦,哪怕某首金属中狂用这个和弦,也是为了刻意追求这种张力效果,而非大家就能听到一个稳定的三和弦。主和弦与下属及属和弦的从属关系,和声张力的积累与解决都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只是因为这一自然规律的限制,再加上流行音乐早期对古典音乐的大量借鉴,导致两者在具体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落实到总结出的理论上必然也有各种共同点。好比制作豆浆必须把豆子打碎,不可能制作豆腐就不需要打碎一样。

但归根结底,和声、和弦只是音乐的一部分;而从更大的部分来讲,就现在的发展情况来讲,两者已经是非常不一样的音乐类型了。

古典和声,也就是作曲中的和声,其本质还是多声部的古典旋律层次构建,说简单点就是几条并行的旋律都写得很好。这些东西强行挪动到流行音乐中你便会发现非常不适用。首先旋律的风格可能就不搭,其次有的乐器可能演奏不出来,频段上可能打架,伴奏可能跟人声主旋律冲突等等。

这是因为流行音乐从一开始,就是完完全全另一拨人,另一个时代另一个阶层另一个生活背景的人去把它发展起来的,只是从古典音乐中学了点东西。以至于发展到后来衍生出各种风格,对于“流行音乐的和声就是一个给主唱当伴奏的”都有非常不同的理解。

譬如爵士乐在中后期弱化了人声的重要性,而将爵士和声发展为基于固定套路的即兴演奏,因此应用了大量非常复杂的和声;而部分funk音乐俨然是将主唱旋律当做一个更加丰富的低音旋律基础之上的“点缀”。

哪怕是把和声和弦当做给主唱伴奏的,蓝调和乡村的具体玩法也是不一样的,摇滚则又是另一回事;甚至摇滚内部还细分那么多风格相互之间也是不同的,甚至的甚至哪怕同一小风格下不同乐队音乐人的玩法又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