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奇兵钉钉:阿里长出的第四极( 三 )


钉钉能够沿着“点线面体”逻辑加速平台化 , 关键之一在于数字化 。
去年 , 钉钉正式将“五个在线”升级为“两个数字化”——组织数字化和业务数字化 。
借助钉钉新生产力工具 , 平台上的“线”——企业 , 可以进一步升级数字化的深度 。 通过两个数字化的相互融合和促进 , 企业能够实现组织内人财物事、产供销研、组织上下游生态产业链等场景环节的全链路数字化 , 整个平台实现良性往前发展 。
接下来 , 钉钉的“点线面”进化逻辑 , 能形成网络效应 。
当越来越多的客户进入钉钉这张网络当中 , 会形成用户粘性和惯性——他们希望除了协同办公 , 还能更多地用其他应用 , 产生“滚雪球”效应 。
当所有用户都能从网络中获得更大价值时 , 平台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 这种增长远超其他模式 。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 钉钉今年开启的商业化进程 , 再次推动了自己潜力和价值的释放 。
今年3月 , 钉钉正式宣布商业化 , 大致分为三种商业化路径:
三专年费模式 , 即在免费版基础上 , 按照客户规模分为专业版面对中小型企业 , 价格为9800元/年;专属版针对中大型企业 , 10万元起/年;专有版面向超大型企业 , 100万元起/年 。
平台分润模式 , 即提供开放平台给合作伙伴销售SaaS生态软件 , 钉钉收取最高15%的佣金;
硬件许可模式 , 即合作伙伴基于钉钉底座开发的硬件产品 , 钉钉开放SDK接口 , 收取10%的佣金 。
针对三专年费模式 , 可以来算一笔账 。
国内大概有4000多万家中小企业 , 做到10%的市场占有率是基本条件 。 钉钉的市场空间将以百万家客户为单位 , 他们标准的底座年费是1万元/年 。
中大型企业大概有100多万家 , 他们付费意愿比例会更高 , 大概有20%的付费可能性 , 标准的底座年费是10万元/年 , 这会是另外一个市场空间 。
超大企业大概有5000家 , 标准的底座年费是100万元/年 。 他们的付费比例最高 , 付费能力最强 。 有统计显示 , PaaS企业通常70%以上的收入 , 都由大客户贡献 。
光是三专年费模式 , 就能开拓出广阔的商业空间 , 为平台化发展添足马力 。
当然 , 钉钉并不只是盯着收入的提升 。 为了吸引企业入驻平台 , 钉钉改变了过去与合作伙伴的分成模式 , 由3:7调整为1:9 。
在这一点上 , 钉钉跟同样瞄准办公市场的微软有相似之处 。 根据麦肯锡的调查表明 , 微软每赚一块钱 , 其合作伙伴可以得到9块钱的收益 。 换句话说 , 微软超过9成的收入 , 跟生态里的合作伙伴有关 。
PaaS化发展 , 只有合作共赢才会循环往前 。
如果再与云放在一体视为整体来看 , 营收空间会再跃升一个量级 。 阿里最新财报显示 , 阿里云2022财年营收为1001.8亿元 , 若按照“PaaS+SaaS”业务在微软“IaaS+PaaS+SaaS”业务中收入占比为15%的基准测算 , 钉钉理论上理想营收至少为150.27亿元左右 。



再添一把“火”
当在线办公软件凭借平台化扩大规模 , 它也在撬动更大的商业价值 。
比如 , 它推动着背后大厂价值的重估 。 而它与外部平台的联动 , 能让这种推动力再添一把火 。
To B的产业互联网作为互联网的下一步 , 才刚刚拉开序幕 , 各家大厂正在全力进军 。
事实上 , To B赛道的特性是讲究技术 , 但技术只是手段 , 本质还是服务 , 即帮助企业组织利用数字化降本增效 。 前文也说过 , 仅靠一家是无法做好To B服务的 , 必须要联合作战 。
钉钉已经开始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了 , 这让它背后阿里的价值得以重估 。
2020年 , 钉钉和阿里云全面融合 。 “云钉一体”战略的落地加速了阿里进一步拓展To B市场的进程和深度 。
阿里云和钉钉的联合 , 一方面给阿里云带来庞大的B端流量 , 打开商业化空间 , 另一方面让钉钉有了技术支持 , 为B端企业的应用开发提供便利 , 支持钉钉持续进行PaaS化 。
二者的合力 , 让阿里在TO B赛道走得更稳 , 奠定了其在产业互联网新战场上的实力 。
从具体业务看 , 云智能业务已经是阿里进军产业互联网的重要通道 , 其业绩增长势头相当迅猛 。 阿里最新财报显示 , 阿里云营收规模8年增长57倍 , 并且在2022财年首次实现13年来的首次年度盈利 , 经调整EBITA达到11.46亿元 。

而钉钉是云智能业务里的重要引子 。 钉钉的快速发展 , 能促进阿里云智能业务释放能量 , 进而推高阿里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融合时代获得重新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