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物质教育并没错,可“过度物质”诱发“攀比心”,输在起跑第一步
曾看到有位妈妈发朋友圈,说自己5岁的女儿在舞蹈比赛上获了奖,询问该给孩子买个什么样的电话手表作为奖励,配图是当下最流行的某品牌前后双摄儿童电话手表,价值将近2000元。底下的留言五花八门,有的夸奖女儿真争气,有的感叹她家真有钱,唯有一位妈妈提出疑问:“是不是有点奢侈了?”
不出所料,两位妈妈在留言里杠了起来。
“现在好多人带的都是几千多的呢”。
“只是个小孩手表而已,没有必要吧”。
“关键我问了周围好多人,带的都是差不多的。”
“这东西能打个电话就可以了,达到我们的基本需求,没必要去和别人比,再说更新换代那么快,你能总给孩子换吗”?
“换呗,又不是没钱”。
……
文章插图
有人可能觉得这位留言的妈妈有些多管闲事,这个我们暂且不提,单就她所说的话来讲,却也不无道理。
正常来说,一个5岁的孩子还没有树立成熟的金钱观,对于他们来说,2000元和20元的物质奖励区别仅仅在于自己是否喜欢。而在家长高标准物质教育的影响下,他们则很有可能从小就变得极具攀比心。
有次带我家孩子去参加手工活动,遇到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女孩和一旁的小男孩搭话,看到男孩带着一个普通牌子的电话手表就得意洋洋地说:“你这个都不是XXX牌子的,没有摄像头功能,你看我这个,是我妈妈前天奖励我的呢”。
说完便扬起头颅转身离去,不再理会那个孩子。我看着她的背影就仿佛看到了朋友圈里那个妈妈的女儿未来的样子。
现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越来越趋于物质化,而家长们也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今天奖励这个,明天奖励那个,于是孩子们在物质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贪欲和攀比心也逐渐在孩子内心深处悄悄滋长起来,但如此就能说给孩子进行物质教育就是绝对错误的吗?
文章插图
物质教育的方式本身并没有错1)能够激发孩子的动力
有很多孩子缺乏自制力,也缺乏来自于自身的驱动力,导致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和目标,经常三分钟热度,尤其在学习上表现地更是明显。
这个时候若是家长们采用物质教育的方式,跟孩子约法三章,制定好某件事情的奖惩措施,以孩子喜欢的物质奖励作为诱饵来让孩子产生一定的源动力,那么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惰性,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完成目标。
2)让孩子了解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带来收获
现代社会的发展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处于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中,拥有着卓越的物质条件,不必经历什么艰辛,因此也就很难明白只有付出才能收获的道理,对于珍惜和感恩更是逐渐淡化了。
采用物质奖励的方法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孩子也会通过努力的过程了解到拥有今天的一切都来之不易,自己应该学会感恩,并且他们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所得”。
文章插图
3)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马斯洛需求理论里把物质需求列为低等需求,由此可见物质带给人的满足感是简单而直接的,因此采用物质教育比起精神教育往往更为简单有效。
比如,妈妈想让一个孩子期末考试进步十名,承诺给予孩子一定的物质奖励往往要比苦口婆心地劝说来得有效得多,这就是因为物质教育步骤简单且目标明确,可以让孩子很容易从中获得成就感,而这份成就感看得见也摸得着,更能激发孩子的动力。
因此物质教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是有所帮助的,并不像大家所批判的那样一无是处,但凡事都讲究一个度,若是物质教育变质成为“过度物质”,那么对孩子就确实百害而无一利了。
过度物质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伤害?1)会让孩子不懂得勤俭节约和珍惜资源
但凡是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孩子们往往不会太珍惜。当他们习惯于接受时,就会忘记自己应该去付出才能取得收获,于是变得越来越大手大脚,习惯性铺张浪费。
待到孩子变成一个挥霍无度的成年人时,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不劳而获,从而产生巨大的落差感,但贪欲却让他们无法停止对物质的追求,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文章插图
- 纸质|电子屏正在让孩子们变“笨”,数字时代更需要培养“阅读脑”
- 世界上最著名的12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尝试
- 营养物质|怀孕后,孕妈尽量多吃4物,或有助于安胎,对宝宝发育也有好处
- 魏永康|“神童”教育方式的反思,真正奏效了吗?
- 汪苇杭|《令人心动的offer3》揭露成长真相:孩子们该会的,不只是学习
- 营养物质|宝妈宠溺孩子,睡觉还喂母乳,一天3顿喂9年,现在悲剧了
- 疫苗|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幼儿园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教育活动
- 胡子|洗澡时,女儿:妈妈,你那里怎么有“胡子”?妈妈回答有教育意义
- 诸葛瞻|司马懿的儿子成人中龙凤,诸葛亮的儿子却名不副实,只因教育不同
- 营养物质|新版“儿童身高标准”出炉,3岁没到这个数的,父母就要抓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