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新的海信将从何而来

海信|新的海信将从何而来

文章图片

海信|新的海信将从何而来

文章图片

海信|新的海信将从何而来

文章图片

海信|新的海信将从何而来


文 | 杨旭然

3月12日 , 属于周厚健的时代宣告落幕 。

这一天 , 距离周厚健从山东大学电子系毕业进入当时的青岛电视机总厂过去了整整40年 , 距离其主动接过“老厂长”李德珍肩上担子的那一天也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 。
大浪淘沙 。 与其同时代的家电大佬们 , 都已或早或晚地退出历史舞台 。 科龙的潘宁自从1999年落败后再无消息;康佳的陈伟荣二次创业 , 却难收获往日荣光;创维黄宏生2004年遭遇牢狱之灾;2012年开创美的帝国的何享健功成身退;2021年海尔的张瑞敏超龄退役……而随着此次周厚健的退场 , 行业的老兵们只剩下TCL的李东升、格力的董明珠 。
属于中国家电第一代大佬们的时代 , 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这种告别既是一种时间意义上的告别 , 也是某种企业层面的告别 。 离开了创始人的企业 , 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全新的企业 。 那些曾经站在行业风口浪尖上、乘着时代的东风翩翩起舞的企业 , 正与他们的创始者一起 , 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
中国家电行业历时三十余年 , 演绎出了一场典型的市场集中的过程 。 黑、白家电从无到有 , 到全国全行业数千家企业的规模 , 再到2000年之后的不断集中 , 如今仍保持强势生命力的品牌已所剩无多 。
周厚健与海信一起成为这场变局的亲历者和推动者 , 他们战胜了一批对手 , 又被几个对手领先 。 不论后续的追赶和战斗将如何打响 , 年迈的周厚健已经无从参与 。

周厚健告诉外界 , 自己是出于两点考虑来决定退休的:一是海信正在快速成长为“世界级企业” , 需要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带头人;二是根据管理的持续改进原则 , 海信到了需要变换一种管理方式的时候 。
他从60岁即申请退休 , 本真上是希望离开的 , 即便是青岛市的相关部门一直希望周厚健能够长期留任 。 并且实际上来自科龙系的接班人林澜 , 也仅比周厚健年少一岁而已 。
国际化 , 才是这场离别背后最核心的考虑因素 。 被认为更具海外市场背景的接班人林澜 , 会将海信带向何方?又会如何影响中国乃至全球家电行业的市场版图?
01 旧的经验 , 新的考验


市场饱和是家电企业必须面对的事实 。
“新帅”所接手的 , 是怎样的一个现实局面呢?
3月14日 , 海信官方公众号转载了迟宇宙所写的《周厚健海信往事》一文 , 似乎是在借这位财经作家之笔总结周管理下的海信几十年经营的成绩 。 文中提到 , 周厚健留下了五个遗产:

创立海信 , 令其从一家地方小厂壮大为全球最大家电企业之一;
奠定企业的工程师基因;
革新体制;
企业文化精神;
确立“人在股在、人退股退”的股权激励机制 , 自己也不例外 。
纵观下来 , 周厚健留下的丰厚“遗产”更多是时代的印记 , 是一个千亿级企业集团过去几十年的成功 , 同时也形成了其未来数十年乃至百年经营的根基 。 而在这些根基之上 , 整个行业的变化、转型、升级乃至危机日益迫近 。
中国市场早已告别了物质贫乏的年代 。 家电作为最重要的家庭消费之一 , 需求已经被充分满足 , 行业早已进入高强度的竞争环境 。
2019年 , 中国家电零售额出现7年来的首次下滑 , 当年全国销售总额为8910亿元人民币 , 同比下降3.82%——这是一个明确的市场信号 。 尽管2021年零售总额实现同比增长5.7% , 但这是在2020年因为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当年零售额基数偏低的背景下实现的 , 2021年中国家电零售总额甚至没有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 , 仅为8811亿元 。

家电行业的存量竞争相当激烈
环球同此冷暖 , 作为海信的传统优势项目 , 彩电市场面对的压力甚至更大 。
奥维云网(AVC)的数据显示 , 2021年中国彩电零售额达到1289亿元 , 同比增长6.6% , 仅略高于2020年 , 但同期零售数量同比大幅下滑了13.8% , 总规模为3835万台——这是中国彩电市场近12年的最低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