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视频|陈根:从下沉到下流,快手难再快

快手视频|陈根:从下沉到下流,快手难再快

文章图片

快手视频|陈根:从下沉到下流,快手难再快

文/陈根
数字时代下 , 短视频和直播已然成为当前最流行的传播载体 , 人们习惯于用短视频来记录自己 , 记录各式各样的生活 。 其中 , 正在高举打造品牌的快手 , 是当前国内排行第二的短视频平台 , 也是国内市场短视频的第一股 , 才过去的冬奥会中 , 快手更是凭借奥林匹克转播服务上演了一场流量盛宴 。
然而 , 看起来风光的快手背面 , “擦边球”“软色情”却遍地都是 。 只要用3部完全没有注册过快手的手机登陆快手APP , 并把同城定位不断切换 , 就会发现一个不同于人们所认识的快手 , 这些内容显得有点过分“单调” , 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美女”视频 , 再配上具有暗示意味的文案 。
虽然快手高举“拥抱每一种生活”的旗帜和口号 , 但现实是 , 不是每一种生活 , 都适合在短视频平台出现 。 用“擦边球”“软色情”作为吸引眼球和流量运营的手段 , 快手再快 , 也只是一时而已 。

下沉流量起家
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 , 往往是从一线城市开始 , 逐渐再逐渐扩散到其他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 , 互联网短视频自然遵循了这样的规律 。
在流量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里 , 短视频虽然在都市流行开来 , 但是否能与农村场域适配 , 却鲜少有人关注 。 中国有5.66亿农村人口 , 2018年底 , 农村网民的规模达到2.22亿 , 然而 , 这部分人群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 , 长久以来都未进入互联网的主流话语体系 , 直至快手的出现 。
在短视频以前 , 快手曾是一个制作GIF的工具平台 。 事实上 , 在短视频生产工具普及之前 , 社交网络中传播的大部分动态视频也主要是由早期拍客或热衷于玩 GIF图的用户生产 。 从受众上看 , 拍客制作门槛较高 , 工具操作相对复杂;GIF图玩家门槛较低 , 工具操作简单 , 恶搞、搞笑等都可成为其内容标签 。
因此 , GIF快手积累了众多原始的GIF图玩家 , 草根、接地气等是这些受众的标签和特征 , 而这些GIF用户也为快手由工具平台走向短视频平台奠定了基础 。 2013年“GIF快手”由工具转型为短视频社区 , 而下沉流量 , 就是快手的基本盘 。 而依托下沉流量起家的快手 , 其发展潜力对于当时来说 , 无疑是巨大的 。
比如 , 与快手视频的受众定位类似 , 被称为“第一养猪自媒体”的“猪馆巴巴”内容并不高大上 , 而是猪圈里的那些事情 , 内热者恐怕自己都没有想到 , “猪馆巴巴”开号一周之后 , 平均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就在7千到1万 , 多的时候能有五六万 。 于是 , GIF快手就靠着前期用户积累完成了第一次转型 。
不仅如此 , 为了迎合受众需求 , 在软件界面上 , 快手视频尽可能地简化了操作界面和方式 , 首页仅有三个选项:关注页、发现页和同城页;发现页采用下拉刷新方式;视频只需双击即可点赞 。
极简主义突出了内容本身 , 也降低了受众使用门槛 。 将操作简化到极致 , 将纯粹追求流量和点赞数量摆到明面上 , 这样的引流设置将众多发布者的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 , 发布者使出浑身解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 用户不断评论分享 , 也为软件本身拓宽了更多的受众 。

并且 , 与一些短视频应用不同 , 短视频快手上线之初 , 快手就有意识的平等对待用户 , 不靠宣传来拉拢用户 , 这与其他社交平台那样依靠名人明星聚拢人气 , 通过运营内容来维持热度的做法大相径庭 。 快手很少靠运营去刺激用户生产内容 , 作为平台第一位产品经理兼审核 , 程一笑对用户的基本态度是尊重和“不打扰” 。
快手服务于下沉的人群 , 展现所谓“五环外人群”的生存状态 , 让他们有机会被看到、被关注 , 这也成为快手的价值选择 , 即“流量普惠”策略——给每位内容生产者公平的曝光机会 , 激励整个平台内容拍摄的多样性 。
可以说 , 快手并不强求产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 只是尽量把使用的门槛降低 , 然后任由用户自由发展 。 就这样 , 没有过多的内容运营和宣传 , 也没有参与过什么话题活动的短视频快手 , 在2016年 , 就已经悄悄生长到全国第一的市场占比 , 2016年 , 快手用户突破3亿 , 当时有机构统计 , 快手每天平均上传的作品数量 , 超过300万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