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商|国产IP向左,价值探索向右( 三 )


文化娱乐产业的IP授权其实同理可见。
这几年,有关IP授权的纠纷越来越多,大部分都是因为许多授权方在授权IP后成为“甩手掌柜”,既没有对后续的产品开发工作进行质量把关,也没有与被授权方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授权方和被授权方的联系不深,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在事先进行充分地了解,在过程中不能保证良性的互动。连基本的品质都不能保证,所谓高附加值更是空谈。
我国文旅IP授权,当前正是面对着这样的困境。大部分景区对于文创产品的开发大部分采取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方式,对于文旅IP的打造、授权等缺乏足够的认知。
这也直接导致了市场上的旅游文创产品大多产品都有着缺乏本地文化认同、粗糙且雷同的外壳。
这背后当然也存在着文创IP授权方对IP本身认知不足的问题。很多景区对于IP打造都处于“两眼一抹黑”的状态,不知从何处下手,授权更是无从谈起。
这种认知不足不仅难以做出好的衍生产品,更存在一定的知识产权风险。
一些IP由于没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就很难形成成熟稳定的授权市场,层不出穷的山寨产品将直接影响IP的价值再生。
今年冬奥会期间,市面上甚至出现了许多未授权的“冰墩墩”商品,因此被查处的商家不在少数,冰墩墩上的“一物一码”,也提供了精准的数字身份ID。
冰墩墩作为“正规军”,得到了最好的产权保护手段。而今年的另一位顶流“胖虎”,却在一年前遭遇过知识产权的“碰瓷”。
胖虎”是漫画家不二马2017年创作的IP,由于颠覆了与人们印象中老虎的残暴形象,化身为一只呆萌可爱的“大猫猫”,即便没有独立的作品,仅凭一个可爱的形象便走红于网络。
特别是到了今年“本命年”,多个领域的知名品牌商登门要求IP联名,将“胖虎”再次推向了流量中心。
授权商|国产IP向左,价值探索向右】不过“胖虎”的成长经历也并非一帆风顺。
去年,就有网友爆料不二马的胖虎形象和风格抄袭了他的作品,经历了这次碰瓷。不二马也开始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去年9月,不二马推出了《我不是胖虎》系列的NFT,在技术层面上保护胖虎;而在胖虎相关周边的宣发时,也会通过法律的手段,起诉侵权的商家,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今的IP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产权了,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
而IP授权双面性也给行业带来了启示,只有借力共生,才能实现商业变现。但借力并非一句口号。如何帮助品牌适配IP形象?授权方如何找到对接版权方?IP授权的流程如何具体化?
对行业而言,还有许多问题亟待去探索。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