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ech|医疗科技创业是“勇敢者游戏”,如何打磨创新力、产品力、组织力

biotech|医疗科技创业是“勇敢者游戏”,如何打磨创新力、产品力、组织力
文章插图
前沿科技与生命科学相映交汇,产业政策与资本市场同频共振,催生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本土医疗科技企业,蓬勃生长。
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成为创新源泉,也带来临床验证、跨学科团队管理等新课题;医药已成为资本市场重要板块,但市场也经历波动,二八分化显著;面向全球化竞合,想要弯道超车,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加考验创始人的全球化视野、差异化战略,以及行动是否果决。
医疗科技创业是一场真正的“勇敢者游戏”,必须有足够创新力、产品力和组织力的玩家,才能真正将技术从实验室带入临床,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近期,高榕资本榕汇联合兴业证券、华为云,举办医疗企业CEO闭门会,邀请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院副院长/医药行业首席研究员徐佳熹博士、华为公司特聘管理顾问/教授/原变革项目管理部部长张真平等专家,与高榕被投医疗企业创始人,“共话医疗科技创新趋势,升级研发团队组织管理”。
以下为闭门会精彩观点:
AI、制造、生命科学突破,构成医疗创新源泉
biotech|医疗科技创业是“勇敢者游戏”,如何打磨创新力、产品力、组织力
文章插图
高榕坚定地看好医疗赛道,并于过去几年,在新药研发、医疗器械与诊断、数字健康与医疗服务等领域持续布局。
为何长期坚定看好?需求端,我们看到全社会对医疗的强劲需求。一方面,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此外,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寿命预期的增加,带动对创新医疗手段、高品质药品和器械以及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增长。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未来十年,仍是医疗创新层出不穷乃至持续加速的十年。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命科学领域的突破,共同构成了医疗创新的源泉。在这些技术的汇集点,我们将看到一批创新驱动的医疗科技企业涌现。今天,也有越来越多从事计算机、材料、器械的专家进入医疗领域,我个人特别喜欢这种代差的结合。前沿技术在一个新领域应用的时候,往往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AI+医疗的应用,已从局部走向全面。其中,AI医疗影像已经走到临床阶段,目前正向商业化阶段迈进;未来,AI制药领域的早期发现、蛋白质结构预测、手术机器人、AI与智能医疗设备的结合等方面,我们相信仍会有诸多单点突破。
对于今天备受关注的AI制药赛道,我们认为需要从产业闭环角度来看。上百年的制药产业发展逻辑显示,药企从Biotech开始,慢慢成长为Biopharma,最后成长为Big Pharma,期间往往有多次整合并购。Biotech层出不穷,但老牌药企也继续存在。以此反观今天的AI制药,我们需要思考诸多更深层的问题:一旦进入临床阶段,分子效果几何?AI筛选出来的分子,与化学家验证的分子相比,系统性优势在什么地方?在组织设置上,是把钱砸在临床上还是AI算力上?且新药研发本身就会有一定的失败率,我们建议AI制药公司在早期成长阶段,尽可能多融资、多管线布局、多开展合作。
制造+医疗方面,在内外要素变化影响下,需要创新和进口替代并举。新冠疫情触发了全球医疗供应链的重塑,中国需要升级医疗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核心要素包括关键材料、加工工艺、核心试剂与耗材等。
我们也期待看到中国本土有更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与医疗的结合。
在器械和IVD方面,本身与制造就是天然的结合,其中材料、精密制造、工艺是创新的核心门槛。很多时候,医疗器械创新来自于工程师而非科学家,是手很巧的工程师和富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合作打造出来面向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新药研发方面,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将带领新药的生产制造过程走向智能化、无人化;新材料也将对药品递送、制剂起到推动作用。
机器人应用于医疗,除了手术机器人等临床方向,也会在上游生产、下游医疗服务等方面有广泛空间。而且未来的机器人不单单只是机械臂,一定会带有传感器,并拥有数据收集与反馈的能力。
创新门槛越来越高,差异化、国际化、产业化是出路
biotech|医疗科技创业是“勇敢者游戏”,如何打磨创新力、产品力、组织力
文章插图
长期来看医药的逻辑没有发生变化,包括两大战略性赛道——创新、消费升级。核心在于定价权,创新是用产品力去做定价权;消费升级是用品牌去做定价权。
今天创新的门槛越来越高。2016年,中国第一次出现研发费用年投入超过10亿元的医药企业(中国生物制药);2020年,中国头部药企研发费用年投入已经达到或接近10亿美金级别(百济神州、恒瑞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