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全年销售额50亿美元、中国区数百万日均订单的公司如何做数字化( 二 )


有过垂直电商工作经验的陈世宏说 , 麦当劳前台的库存管理复杂度比垂直电商更甚 。
一方面 , 它涉及后厨的生产 。 在麦当劳的后厨 , 食品的保存期有严格的限制 , 规定具体到分钟级别 。 另一方面 , 相比在电商平台下单后 , 消费者对异地发货的时间有心理预期 , 但食物是即时消费品 , 消费者对用餐的要求是越快越好 。
这就从食物和顾客两端都提出了时间要求 。 为了按标准行事 , 达到甚至超越顾客的预期 , 麦当劳中国将服务人员侯餐时间精准到210秒内 , 意味着这需要技术团队提供的流程支持严丝合缝、不能出错 。
为此 , 麦当劳中国技术团队常常要走进餐厅后厨 , 搞懂后厨生产的驱动逻辑 , 研究从供应链到生产各环节的数据结构 , 优化每个接口的响应时间 。
事实上 , 麦当劳人不论职级 , 入职后都要到餐厅轮岗见习 , 是麦当劳全球规定的一项标准化流程 。 陈世宏也不例外 , 这让他对麦当劳门店严密的流程管理印象深刻 , “每天晚上在库房盘点 , 面包的计数要到片” 。
现在 , 即便不再被要求去门店轮岗 , IT团队还是经常到餐厅去调研数字产品的应用体验 , 根据店员反馈作调适 , 主动发现服务顾客的机会点 , 这已是麦当劳中国技术团队的日常工作 。
二、业务增长引擎底色显露
开发APP只是麦当劳中国技术团队的工作之一 。
在日常工作中 , IT部门如果只作为工具部门 , IT人员就容易陷入其他部门的目标而迷失 。 对此 , 陈世宏最先确定的是工作思路重点 。 在麦当劳 , “以顾客为中心”是经营理念 , 也是技术人员工作的指南针 。 “以顾客为中心”让IT人员在岗位上目标更加清晰 , 工作主动性更强 。 其效果在麦当劳小程序All-in-one地升级上可见一斑 。
今年5月前 , 麦当劳小程序太多 , 一直是消费者吐槽的重点 。 有网友曾统计 , 利用小程序消费一次麦当劳 , 跳转让点餐步骤高达27步 。
这背后其实有特定的历史渊源 。 2017年微信推出小程序伊始 , 麦当劳中国是第一批上线的商家 。 早期小程序内部跳转没有限制 , 麦当劳IT团队在2018年间为不同部门的不同业务单元开发了包括 “i 麦当劳甜品站 ”、“i 麦乐送 ”、“i 麦当劳点餐”等在内的十余个小程序 。 而后来小程序改版 , 限制内部跳转 , 小程序点餐的体验急转直下 。
2020 年底 ,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 , IT部门主动提出小程序All-in-one整合 。但这个决策会影响到公司多个业务部门 , 各部门普遍担心整合后其业务单元的流量会降低 。
产品没有问世 , 看不到效果 , 即便是公司CIO本人的口头保证也起不了作用 。 对于业务人员 , 工作经历、业绩目标不同 , 考虑问题的角度往往也不同 , 只有数据相对客观 。 于是 , IT团队常常要用一部分流量做 a/b testing , 靠数据说服其他部门 。
从结果看 , IT团队的判断是对的 。 All-in-one整合后的小程序不光用户体验更好 , 而且各业务单元的数据也更好看了 。
这是因为通过系统地数据沉淀和分析 , 技术团队能够洞察消费趋势 , 让麦当劳在快速变化的时代 , 准确抓住消费者的心 。
大数据显示 , 目前麦当劳的主力消费人群是20~35岁人士 , 20 岁以下的群体占比20% 。 为此 , 麦当劳中国近年大力实施年轻化战略 。 2020年麦当劳中国推出超100款新产品 , 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 , 就包含了大量对“人”和“货”的数据分析 。
再如IT团队基于大数据分析改进顾客套餐设计方案 。 具体在点餐环节 , 后台算法可以通过历史数据 , 针对性分析大量用户的综合喜好 , 如套餐搭配喜欢咖啡还是豆浆 , 然后配合菜单团队改进产品方案 , 以此缩短用户的平均点餐时间 。
除此之外 , 在餐厅端 , 麦当劳已经可以做到门店级的差异化经营 。 “过去为了标准化 , 做优惠活动时 , 全国都派一个券 。 现在基于大数据分析 , 根据不同门店的区位特征 , 可以满足细化到学校、写字楼和机场附近门店顾客的差异化需求 。 ”陈世宏告诉36氪 。
2021年上半年 , 麦当劳 APP 及小程序投入使用后 ,IT 团队多次针对监测到转化率低的部分 , 主动拿出完整的产品方案 , 推着业务部门确认和落地 , 这充分释放了IT团队对业务增长的能动性 。
而这样的结果 , 很可能在麦当劳中国高层的意料之中 。 “数字化是驱动我们高速发展的强劲引擎 , ”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表示 , “为了向会员提供更流畅、更高效的数字化服务 , 我们在今年推出了全新版本的麦当劳 APP 及小程序 。 同时 , 我们不断拓展食材、创新产品 , 提供丰富的超值组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