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起科技是一家为高性能服务器提供内存缓冲芯片和CPU的公司,是典型的国产替代公司。
长期以来,由于CPU与内存条都把持在美韩手中,国产内存缓冲芯片即便做出来了也难进入市场,因此曾被业内视为难以涉足的国外高端产业禁区。
尽管英特尔不是澜起科技的最终买家,但由于澜起科技的内存缓冲芯片可以提升英特尔CPU存取内存数据的速度及稳定性,因此英特尔会将所有CPU的规格提供给澜起科技。
在产品定义阶段,英特尔就与澜起科技磨合了长达8年的时间。
在一个又一个漫长又烧钱的研发周期中,澜起科技初期发展的并不理想。在媒体采访董事长杨崇和的文章中写道:2005年,首款DDR2系列内存缓冲芯片上市较晚,没能站住市场;2010年,第二款DDR3虽然出货量超过100万片,但却没能实现盈利。
但杨崇和仍然坚持带领团队与生态伙伴接触与打磨,了解市场痛点,不断优化迭代产品,终于在8年之后的第三款DDR4内存缓冲芯片率先获得英特尔的认证。
最终,澜起科技凭借高达70%多的毛利和近50%的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行业“三杰”之一,成为打入国际主流领域的核心芯片供应商。
“针对上面这类大量的国产替代的存量或者已知市场需求,关键就在于企业是否能够在某一点上做到极致,是否符合客户对质量和成本的要求”,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指出。
针对国产替代,陈大同也表示,现在不少公司都在不约而同地做国产替代,但当做到一定时候就要停止,不能永远做国产替代。创业者开始临摹是必由之路,但一辈子做临摹,不叫画家,而叫做画匠。但想要跳过临摹的这一步,上来就创新又不靠谱。
相比存量或者已知市场,增量或未知市场又给产品定义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例如,成立于2015年的恒玄科技,从成立到科创板上市仅仅五年时间,也成为了国内上市最快的芯片公司之一。
在投资人看来,这是由于张亮和赵国光两位创始人,在当时选择了一条非常对的赛道——TWS耳机芯片。
根据官方信息,恒玄科技在成立第三年就扭亏为盈,华米OV以及索尼、哈曼等大厂都是其客户,市场份额正在快速提升。
但是在此之前,这个市场是完全不存在的。
尤其在这样的未知市场中,企业如何做好精准的产品定义,并预估三年研发周期之后的市场,面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寻找到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之间的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天马行空”
芯片创业者要如何取舍?
“好的产品定义不是对用户需求的简单堆叠,而是对功能、性能、成本、功耗和软件的综合考量和取舍。”一位半导体投资人告诉创业邦。
在汽车行业,产品经理经常会有天马行空的时候。开篇讲到的车企产品经理试图用VR设备取代车内屏幕的观点,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一位资深从业者告诉创业邦,车企如果要在明年上市的车型中配备双眼4K VR设备,不能说不重要,而是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上并不是一个合理的需求。这个需求完全可以用两颗高通芯片来实现,并且VR本身与车关系并不大,车企应该专注做好车本身的结构、性能等方面的工作。
他还谈到,车企也应该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成熟度。如果是拥有足够行业经验的福耀玻璃提出可以在玻璃中加入VR系统,这会是更加靠谱的方案。
再从实用角度来说,驾驶员较长时间开车通常也会头昏脑涨,如果再加上VR设备尚没有解决的晕眩感,就显得更加不现实。
因此,他认为,如果只是车企产品经理天马行空的头脑风暴,那么作为芯片创业公司就要慎重考虑这个feature(特性)。
面对车企产品经理的各种想法,作为上游供应商的芯片公司显然要更加理性。
芯驰科技首席品牌官陈蜀杰告诉创业邦,“我们在做产品规划时会做很长远的计划,但真正给客户提供方案时,考虑的是如何最贴近客户需求,在同等价位上提供最高性价比、最有效率的方案。”
手机芯片已经是一种非常标准化的产品,而汽车芯片首先针对豪华车、经济型车等不同车型会提供不同定位的细分产品,同时由于每家客户的诉求不同,为客户提供的都是定制化的方案,芯驰科技会根据车型和客户需求做出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千车千面”。
据芯驰科技副总裁徐超介绍,从芯片的设计到制造,首先前面有一个大的流程“客户需求输入”,研发团队会对需求进行分解,再让架构师对芯片进行合理化的定义,这对架构师而言是个相当具有挑战的过程。
- bilibili|从B站员工春节加班猝死,看陈睿的“底线思维”
- 芯片|陈根:元宇宙要发展,还需避免芯片之路
- 老友记|陈根:AR/VR投资热潮只是元宇宙的起步
- 交易|陈根:NFT,是技术必然非技术全部
- 陈晨|互联网人过年,“沉迷”Excel
- 电子商务|陈根:剑指电商,抖音成“盒”
- 从业务|美团高级副总裁陈亮将离开业务一线,转向组织建设和战略研究
- 贝叶斯|陈根:数字孪生正当时,蔚然成风未来已现
- 京东金融|京东科技欲赴港上市:十年更名3次,陈生强已隐退,业绩不稳?
- 阿里巴巴|陈根:阿里并购,为什么总是绝对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