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破局行业“寒冬”,京东找到了新赛道( 三 )

而去年挡在京东身前的华为 , 受美国制裁的负面影响开始展现 , 营收数据出现了大幅度的跌落 。 整个2021年 , 华为全年四个季度都有着28%左右的跌幅 , 总营收数字只有6340亿元 。
从天眼查的数据库中就能够发现 , 华为在2021年的投资数量和规模 , 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收缩状态 。 这也导致了 , 华为甚至落后于去年榜单中以营收6442亿元排名第五的阿里 。

至于阿里 , 在受到反垄断罚单后一度表现低迷 , 最新财报显示 , 2021年第三季度的营收只有4064.3亿元 。 即便保持着超过7%的环比增长 , 想要在第四季度反超京东 , 大概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
考虑到榜单中居于三四名的恒力集团和正威集团 , 其主要业务大都以石化、材料、制造等重资产业务为主 , 理论上营收数据不会产生太大波动 。 再加上 , 受到去年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影响 , 相对而言 , 也很难对以互联网业务为主的京东造成太大威胁 。
尽管现在还不是过早定下结论的时候 , 但综合现有数据信息 , 京东超越2020年的自己 , 向前更进一步 , 几乎成为了必然 。
而且 , 京东似乎早已经选好了下一阶段的方向 。
自2020年疫情期间京东无人配送车亮相武汉以来 , 就开始频繁布局无人配送领域 。 无论是L4级无人配送车的持续落地、获得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上路资质 , 还是建造全球首个“智能配送城”的战略 , 都已经成为业内较为成熟的案例典范 。
京东的目的 , 或许还是为了对物流的业务结构进行科技赋能 , 通过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 , 节省物流运输环节中的冗杂成本 , 以期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
也就是说 , 哪怕即将成为国内第一大民企 , 京东仍然在坚持对物流领域进行深度挖掘 , 持续拓宽基本盘的护城河 。 其直接竞争对手 , 也从纯粹的互联网电商企业 , 转向了互联网综合科技企业 , 例如阿里、百度、滴滴等巨头 。
在摩根商研所看来 , 很可能 , 一如多年来对自主物流的坚持一样 , 排名、短期盈利或许都不是京东最在意的东西 , 而真正被京东看重的 , 还是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