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字节裁撤战投部,大厂造系终结?


尼康|字节裁撤战投部,大厂造系终结?

文章图片


尼康|字节裁撤战投部,大厂造系终结?

文章图片



经过七年发展 , 初现轮廓的“字节系”或将胎死腹中 。
据36氪报道 , 字节跳动将整体裁撤投资业务 , 涉及员工近百人 , 其中战略投资负责人赵鹏远及战投版块部分员工或将放弃投资业务 , 并入战略业务 , 财务投资版块则将彻底解散 。
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 , “公司年初对业务进行盘点和分析 , 决定加强业务聚焦 , 减小协同性低的投资 , 将战略投资部员工分散到各个业务条线中 , 加强战略研究职能与业务的配合 。 相关业务和团队还在进行规划讨论 。 ”
字节跳动成立至今 , 对外投资数量200起左右 , 整体切除投资业务尚不至于伤筋动骨 。 而对于许多老牌互联网公司来说 , 投资早已成为推动增长的重要引擎 , 一旦被剥离 , 势必会对公司未来布局造成巨大影响 。

这些互联网大厂将不得不直面一个问题:当投资亮起黄灯 , 踩下刹车后 , 车上的乘客该何去何从?
尤其是腾讯、阿里等头部互联网公司 , 面对这个问题时的处境显然更为艰难 。 经过多年的经营 , “腾讯系”“阿里系”已经形成盘根错节的网络链接 , 旗下许多公司深度协同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字节裁撤投资业务之前 , 其他大厂已然有了动作:2021年9月 , 阿里退出芒果超媒;12月 , 腾讯向股东派发了大量京东股票 , 减持京东 。
此外 , 企查查App显示 , 近日 , 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腾讯集团副总裁李朝晖接连退出多家腾讯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或董事长职务 。
字母榜在此前文章《腾讯大转舵》中认为 , 以腾讯减持京东为分界线 , 互联网大厂扩张与联盟的趋势将会逆转 , 此番字节裁撤投资业务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
大厂的一系列动作都预示着 , 过去十几年互联网行业的“造系”运动或将走向终结 。
A
在投资业务上 , 字节跳动只能算是“后起之秀” 。 在字节跳动被大众熟知之前 , BAT等老牌互联网巨头就已成为一级市场的活跃投资者 。
作为互联网“造系运动”的始发者之一 , 腾讯的对外投资从2005年开始 , 但之后的5年内每年仅有几笔零星投资 , 且基本都投给了游戏公司 。
阿里涉足对外投资则早于腾讯 。 2000年 , 阿里就投资了海尔旗下智能家电品牌海尔智家 。 不过 , 时隔7年后 , 阿里才再次出手投资 。
相比腾讯阿里 , 百度对外投资开始最晚 , 存在感也更低 。
百度从2007年开始对外投资 , 每年的总出手次数不多 , 风格比较严谨 。 2011-2015年是百度投资摸索期 , 跟着市场潮流投了一批O2O项目 , 如糯米网、一号专车、安居客;2015-2017 年是百度投资调整期;2018年后随着公司战略调整 , 百度投资重点开始聚焦于AI、无人驾驶方向 , 如小鱼在家、阿波罗智行 。
2010年以前 , BAT还只是资本市场的小玩家 , 2010年以后 , BAT投资版图开始扩张 。

马化腾、马云和李彦宏
这一年的“3Q大战”成为腾讯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 它让腾讯从上到下开始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开放能力 。
经过一系列诊断会和内部讨论 , 腾讯总裁 , 前高盛人刘炽平给马化腾提出了两大战略武器:资本与流量 。 刘炽平曾在2004年帮助筹备腾讯上市工作 , 2005年加入腾讯 , 任首席战略投资官(CSO) 。
在这位前高盛人看来 , 腾讯不可能涉足所有的互联网产品 , 尤其是内容领域 , 资本的参与才是唯一可行的路径 。 通过资本形成联盟 , 腾讯既能实现开放的目的 , 也能让自身庞大的流量资源获得资本意义上的价值释放 。
2011年起 , 腾讯一改之前的投资策略 , 开始用资本手段实现结盟式的开放 , 而微信的崛起让刘炽平手握和所有渴望流量的互联网企业谈判的筹码 。
据企查查数据 , 目前腾讯投资的投资事件总数为1212起 。 2011年到2021年 , 腾讯每年投资数量从16起增至258起 。
腾讯最重要的投资也都集中在这段时间 。 2008年至2015年 , 腾讯多次投资并最终收购了拳头公司;2013年 , 腾讯 4.48 亿美元投资搜狗;2014年 , 腾讯又接连入股大众点评、京东......
马化腾是进化论和失控理论的拥趸 。 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 他试图让腾讯成为一家边界模糊的生态组织 , 并在2013年前后提出“连接一切”和“互联网+”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