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机器人“用工潮”( 三 )


也是在2020年,以研发自然导航移动机器人为主的迦智科技在有这样一个相对明确的参照后,将我们的相关产品改称为AMR。
陈首先指出,自然导航AMR“新”就“新”在——第一次实现完全自适应工作环境、在无需对现有工作环境改造情况下进行工作。
作为新生事物,AMR的概念尚不统一,即使一些国际标准将二维码导航AGV划入到了AMR体系中,但当下国内普遍认知仍是自然导航AMR是纯正血统的AMR(注:下文中AMR统一指自然导航AMR)。
不过,这并不影响整个行业的进化。
如果说磁导航移动机器人是同类产品的开创者、二维码导航移动机器人引发了仓储物流革命的话,更“新”的AMR的出现,则标志着移动机器人开始进入三维世界。
变局:转战工业高灵活度、可以在人机混合场景工作是AMR的主要优势,如果一个应用场景不需要这么高的灵活度,AMR的优势就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仓储物流就是这样一个应用场景。
陈滔滔告诉雷锋网:
AMR因为用到了更多的传感器,成本通常比同等载荷的AGV要昂贵许多,如果业务场景不够大,产量上不来,成本也很难大幅下降。
其次,ARM的导航虽然更加灵活,但导航的响应速度不如AGV这种确定路径的导航方式,因为它假设周围环境是可变的、不确定的,AGV的工作范围通常都是独占场地的,不需要考虑其他设备和人员对车辆导航的干扰,因此响应更加灵敏,运动的速度加速度更高。
正因如此,尽管AMR在技术上可以说比AGV更先进,但在仓储物流实际应用场景中,仍以二维码导航AGV为主流产品,占据绝大部分存量市场,海康威视、极智嘉、快仓智能正是这类产品的早期入局者,吃到了仓储物流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的第一波红利。
而随着仓储物流场景第一波红利瓜分殆尽,移动机器人厂商开始尝试通过AMR打开工业市场这道大门,在这股潮流中,有的人是主动选择,有的人则是恰逢时机。
成立于2015年的极智嘉最早是在2017年进入的工业领域,当时已经在仓储物流领域小有名气的极智嘉,基于自身前期在电商仓储领域积累的技术、产品、方案,开始进军工业领域,从应用场景与电商仓储相似的工业仓储场景做起。
极智嘉搬运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杜海健告诉雷锋网:
过去几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包括消费领域品类多样化需求倒逼供应链体系升级,汽车、新能源、电子等工业垂直领域在智能制造大环境推动下,生产侧对柔性化、无人化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之中,我们的客户发现在物流搬运环节也有很高的价值可以提升,诸如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人工、叉车成本等,对包括物流管理在内的数字化供应链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
正因如此,极智嘉针对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工业场景相继推出近10款移动机器人产品,并逐渐搭建起面向工业领域的物流管理系统和机器人调度平台,提供全场机器人解决方案。
特稿:机器人“用工潮”
文章插图
2020年初,搬运产品事业部正式与拣选及智能仓产品事业部、叉车产品事业部一并由产品线调整成为极智嘉当下的三大产品事业部。
隆博科技同样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机器人创业公司,2016年在研发出AMR原型机后,2017年开始在富士康工厂、京东仓库两类行业做产品迭代,2019年开始更多地对外提供在日化、鞋材服贸、仓储、光伏等场景提供AMR解决方案。
当被问及为什么最终会以工业AMR(IMR)赛道为主?
隆博科技CEO佘元博告诉雷锋网:
早在2017年,我们就已经开始在个行业中进行AMR的多场景应用验证,经过多年的实际场景验证后,我们发现:
一方面,AMR在仓储物流领域大规模落地难度相对较大,整套业务逻辑相对工厂场景更复杂,但有推高竞争门槛的作用;
另一方面,「机器人代替人」在工厂中比仓储物流中的ROI计算更优,在规模落地应用的时间点上,会相较于仓库场景更靠前一些。
因此,隆博科技在布局工业AMR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以工厂类场景为主,以仓库类场景为辅的策略。
然而,相对仓储物流场景而言,国内工业自动化水平不够高,对移动机器人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尤其工厂环境中很多是“点到点”的移动路线,因而从市场保有量来看,应用最多的仍是传统磁导航AGV。
隆博科技在为国内某知名鞋材生产工厂进行自动化升级项目中,通过AMR代替工人进行原料区到生产线、加工区,成品线到存放区的反复、长距离运输。相比人力运输,AMR加速了该工厂的内部物流流转,使用AMR设备,该工厂可实现平均1台设备可顶替2名工人,按照当地的人力成本计算,该企业只需1年即可回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