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机器人“用工潮”( 六 )


第二,科创板的出现为国内机器人这类硬件企业的资本投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退出途径,机器人行业成为这一年为数不多的既能看到很好退出路径、又有收入的行业;
第三,AGV、AMR这类移动机器人的技术成熟度更高,包括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等传感器更便宜(单线激光雷达已经从万元降到千元),算力、算法的成熟,使得移动机器人迎来了一波技术上的红利;
第四,过去几年大家都在做类Kiva方案,经过几年发展,国内出现了像海柔创新、立镖小黄人等在内的能够真正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些创新产品的引入是对整个AGV、AMR落地、普及有很大帮助;
第五,ROI更加成熟,经过过去几年移动机器人市场的价格战,对于工厂而言,移动机器人的部署成本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客户对移动机器人系统可以带来的价值也有了更好的衡量、更容易测算成本及回本周期,促使ROI也更加成熟起来。
在数十起融资中,多数厂商集中在B轮前后,其中,优艾智合一年完成三轮融资,见证了资本市场对于移动机器人的狂热,也完成了自身的成长和蜕变。
郑昊告诉雷锋网,这其实可以理解为“大势所趋”。
2020年前后,大的市场环境有一个回归To B的趋势,包括SaaS软件的成熟,工业互联网、“新基建”概念的兴起……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纯靠软件系统实现的工业数字化,无法实现“物质流”(物料传输、搬运等)数字化,要想准确实现“物质流”的数字化,就需要AMR此类工业机器人来实现。
只有补齐这一环,才能实现工业互联网完整闭环。
由此可见,2020年,资本重仓移动机器人,实则是在重仓中国制造业,这样的热潮,仍在继续。
2021:未完待续2015年,随着较为成熟的第二代SLAM技术框架进入中国,国内机器人市场第一波技术、概念红利兴起,随后可见,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厂商涌入这一市场。
不过,当时市场关注度更高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兴起的商用服务机器人。
从工业领域来看,现在国内工业场景下的移动机器人产品仍以磁导航AGV为主,占比超过60%;多数AMR产品在2018年前后完成商业化后,在2019年前后开始进入场景验证阶段。
虽然2021年市场环境尚不明朗,但从行业发展来看:2021年,将是主流工业领域将进入到对AMR产品的复制应用阶段。
对于2021年,AMR厂商们也有不同的打算:
极智嘉将会继续加强生态合作、提高物流调度系统运营交付能力、研发新产品,有多款相关产品已经在规划中;
优艾智合继续深耕智能制造、智能运维两大场景,通过提升AMR精度、稳定性及可拓展性,优化应用方案,利用标杆场景收割形成行业深度闭环;
隆博科技准备将核心系统继续升级、做好低成本高效率定制化,并对外拓展新产品线、覆盖更多场景;
迦智科技也在准备继续向室外重载方向进行产品拓展;
……
2021年,机器人迎来“用工潮”,行在工厂中的AMR,也将继续狂奔。
关注物联网、智能硬件、机器人,新闻爆料或寻求报道,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添加微信请注明公司、职位、姓名):1821003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