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华为造车,讨骂不讨喜!

任正非甚至曾有过“不做手机”的决绝表态,但是真做了,却能迅速做强做大。
华为想“服务车企”,有头有脸的车企却不想被服务。因为车企的目标都是成为下一个苹果——硬件软件两手抓、两手硬。
赛力斯SF5难以满足外界对“华为车”的高度期待,也牵连到了华为。车只要有问题,所有人都会想到华为,而不是小康。
2021年12月23日,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正式开启,备受瞩目。发布会主题“光影交织,万物共生”非常大气,推出了众多科技感十足的新产品,让人看到了华为在逆境中依然生机盎然。
而在众多新产品中,最受外界瞩目的还是华为在新能源车领域的产品。AITO品牌的首款新车“问界M5”的亮相,是华为第一次在自家发布会上推出汽车产品。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外界对“华为到底造不造车”的疑虑。

华为|华为造车,讨骂不讨喜!
文章插图

新品推出后,引发了一场“不造汽车的华为遭遇车主维权”的风波。因为这边是新品牌新产品的“闪亮登场”,那边却是此前华为和小康股份联合推出的赛力斯华为版SF5闹出了维权风波——新车还没到手,第一批车主就担心SF5可能停产的糟心消息。
媒体采访人员实地调研发现该车确已在门店停售。小康赛力斯有关负责人随后回应称,华为智选SF5未停产,但是出于交付及时性的考虑暂时停止收订。
新人笑、旧人哭的戏剧效果,让“华为造车之谜”更显扑朔迷离。
01
华为说自己只想做顶级供应商
新能源车成为热点后,国内众多大型企业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外界就对华为是否入局新能源车有很多猜想。真正让“华为造车”浮出水面的,是2018年华为遭遇的“手机危机”。手机业务因为外力因素受到重创后,华为是否会转战新能源车产业就成了很现实的问题。
不久,华为就给除了正式的答案。2019年4月17日在“第五届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态“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这一表态明确了华为在新能源车产业定位于“顶级供应商”。
华为选择这一定位,既是一贯风格使然,也是符合新能源车产业特定的优解。
华为在战略方向选择一向谨慎,谋定后动、厚积薄发。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当初入局智能手机业务,华为赶了个晚集,却能后来居上。任正非甚至曾有过“不做手机”的决绝表态,但是真做了,却能迅速做强做大。而“造车”这样的大幅跨界,华为的慎重是可以想见的。
汽车工业不是华为的强项,造汽车和造手机等通讯设备完全是两个量级的制造业。无论是资本层面,还是制造工艺层面,造车要“重”得多。
华为的优势是研发能力和通信技术,还有扎实的技术积累,是造车企业的顶级供应商,这就是徐直军表态“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含义。
但是,华为选择的“供应商模式”,实施得并不顺利。这和新能源车产业的产业特点、发展状况有关。
02
造车没“钱”途
新能源车产业最有长远经济价值的并不是造车。造车技术本体再怎么升级,也不过是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延伸。即便是“三电”核心技术,也只是制造业的技术升级,而不是提升。用不了多久,造车本体的收益空间就会被压得很低。
传统车企的净利润率能有1%就已经要烧高香了,你以为改成造电动车就能多赚一点?即便是行业一哥的特斯拉,造车也是亏钱的,靠出售碳积分盈利,江湖人称“卖炭翁”。
国内的行业龙头比亚迪2020年财报显示,净利率是3.5%,勉强看得过眼。可是,这还是政府补贴的结果。至于其他造车“新势力”,基本都处于烧钱阶段。

华为|华为造车,讨骂不讨喜!
文章插图

所以,华为的不造车不是烟雾弹,是真不想造。既非所长,亦非所爱,真心不想造。华为要做车企的供应商,是看到了这个行业真正的“钱”途所在。
新能源车产业最有经济价值的,是ICT技术打造的操作系统平台。平台企业最直接的收益是授权费或服务费,这是妥妥的第一桶金。而后还有源源不断的庞大数据源源不断地涌入平台,这部分收益的想象空间更是巨大。
所以说,造车类似于造PC、手提电脑的硬件厂商IBM、联想之流,而掌握操作系统的平台服务企业就像是微软。服务的和被服务的,谁才是行业最大的赢家,一目了然。这不是什么行业秘密,华为知道,所有的造车企业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