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号攻陷B站,谁的责任?( 三 )


此外,营销号的搬运行为还涉及到侵权的问题,侵权成本低为一众营销号创造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从先例来看,行业惩戒机制目前还不完善。搬运外网视频,国外YouTuber很难维权。搬运国内其他平台视频,最多是举报后平台删除内容或封号处理。侵权成本高的话,营销号应该会被诉讼到破产。”
前文提到,B站一名创作者曾向官方举报。事实上,从B站视频评论区、微博、知乎等地网友的发言来看,关于营销号的举报、投诉不在少数。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出头鸟至今未被封号,搬运的视频还屡屡被推上首页?
坊间猜疑四起,其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应该有点官方背景”。并且,“B站不仅有卧龙寺这一个披着‘用户’皮的‘官方’搬运号”
流言还是真相,交给时间解答。但是循着这个思路,从客观事实中确实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例如,微博、抖音、快手也存在“卧龙寺”、“大霓奈”、“陈师姬”等相关的账号,且头像相仿。然而,在B站之外的任何平台,他们都丝毫没有以搬运冲击顶流的野心,发布的内容寥寥无几,这从侧面证实了一众营销大号对B站的专一。
根据Q3财报,UP主创作的PUGV内容作为B站内容生态的基石,当季月均投稿量同比增长79%达560万。值得注意的是,UP主原创视频以中视频为主,而营销号搬运的基本全是短视频,二者之间存在十分巧合的互补性。
B站方面称第三季度PUGV内容持续占据平台整体播放量的91%,就前文列举的营销号播放数在全站所占的比例可以初步推算,营销号输出的内容或许也被计算在内。
营销号攻陷B站,谁的责任?
文章插图
知乎上提出“如何评价B站UP主卧龙寺”问题的网友表明担忧,“这位UP一小时发十几个转载短视频,直接加速了整个B站的短视频化。”
营销号一己之力难以改变B站整体的内容生态面貌,但具体对于小文这样的用户而言,首页短视频被营销号包揽,年度报告中成百上千次的播放数,事实性改变已经发生。
辩证地看待这种变化,弊反映在前面提到的社区生态、内容生态、用户体验,利是利于B站与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对抗。
所以,平台方在处理营销号这件事上,不是不封。而是,因为某些原因,已经攻陷平台的营销号得以一直游走在封号的边缘。
一场利弊博弈?从某些角度而言,平台与营销号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利弊博弈。
陈睿说过,“短期的商业利益取决于它短期的流量最大化,长期的价值一定是取决于一个平台上有多少好内容,所以我们坚持给优质的内容更多的流量,而不是追求短期平台流量的最大化。”
营销号搬运的视频质量几何,大家有目共睹。流量表现怎样,这里也无需赘述。不必继续揣测B站对一众营销号是否绿灯放行,因为登上首页的他们已经说明一切。
显然,现实与理想是相悖的。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往前倒一倒互联网的发展史就能够理解为何会出现这一局面。电商领域,高举打假大旗的淘宝早期是怎样崛起的?短视频领域,多少人是因为喊麦、社会摇才知道的快手?社交领域,陌陌上线之初陌生人之间打招呼又都在聊些什么内容?
默许假货、喊麦的存在,平台得以跑马圈地,收割流量,建立竞争优势。同理,为营销号开绿灯,B站也能从中受益。
除了短视频这一内容形态的补齐,营销号的野蛮生长还给平台带来了其他的意外收获。比如,随着内容的搬运,短视频对用户的吸引力将赋予B站更强的用户粘性,前文所讲日播放数排名前五中营销号占据三席就是佐证。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B站月活用户同比增长54%,达1.97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高达81分钟。这其中营销号搬运而来的内容贡献几何无法确定,与此同时亦不能否认其贡献的客观存在。
再举一个例子。营销号从竞争对手平台搬运内容,依托自身影响力在B站内为创作者引流,这与官方的流量扶持殊途同归。有网友发现,UP主自来卷三木在入驻B站之前更多是把精力用于运营抖音。营销号把他的抖音视频搬到B站,并获得大量关注,完成了冷启动。随后,自来卷三木便正式入驻B站,开始发布独家内容,通过官方引流两个月时间即在B站积累百万粉丝。
平台放行,用户追随,营销号疯狂,高质量内容社区里才长出了卧龙寺、陈师姬、大霓奈等一朵朵奇葩。
造成今天这个局面,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可谁又会去较真呢?就像拼多多身陷假货风波时王兴评论的那样,“一堆人质疑拼多多却不质疑淘宝是如何起家的,这已经说明我们这个社会是多么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