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用了两年时间,想明白了运营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三 )
- 注意:利用罗永浩在高线人群、在互联网行业的知名度,让直播电商的业内人都注意到抖音在大力推进这个业务了,并已经有不错的结果。具体形式就是猛推罗永浩直播预热,和直播带货的高GMV传播战报;
- 记忆:持续不断的在媒体传播,在站内给短视频推流量,反复出现在用户面前,更容易被记住;
- 再现:直播电商从业者在注意到这个case后,会认为自己也有希望做到。因为他们从价值观上认可罗永浩这个人和案例,也认为与自己属于临近阶层,「他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 动机:抖音官方平台当时在大力吸引有直播带货能力的大中V和品牌方入驻,给服务、给资源,做好吸引和融入平台的引导工作。
当然这套逻辑不只涉及运营,产品和算法要做好直播流量生态,商业化产品要好用和高效,再加上运营的showcase打造和后续引导扶持,这个业务才能运转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类似「观察学习」这样的中层理论,比如:
1)意见领袖
业内叫kol,泛指对群体有影响力的个体。传播学和社会学叫意见领袖,意思是大众媒体的信息先流向人际传播中的活跃分子,然后再流向其他人。这里的人际传播活跃分子,就叫意见领袖。由于kol传播时的非正式性和灵活性,导致接受者防御心理降低,所以效果大于大众传播。
学习这个概念,就会了解运营在选择kol的时候是有筛选条件的,不是简单取现有TOP.1就完事了。比如这个kol与被影响者要在同一个阶层,至少看起来是;kol的行为和价值观是被影响者认可的,且是有能力去模仿的,等等。
2)头部效应
意思是头部会获得更多的资源,也就是资源会向头部流动集中。在一个系统里,头部获取的关注和资源大概占40%,是比例最大的。一旦成为头部,系统就会产生正反馈,让头部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资源,从而变得更大。
运营对头部效应的使用,可以自己推,也可以去借势。自己推就类似上述罗永浩之于抖音的案例,借势就是蹭资源,与系统内的TOP流量结合。
比如利用好热点、push、榜单、大V私域等,让运营自己想推的东西也成为系统内TOP流量的一部分,获取更多的关注和资源。
3)平台效应
平台是交易空间或场所,存在现实世界,也存在虚拟网络空间,引导或促成双方或多方之间交易,并通过收取费用而努力吸引交易各方使用该空间或场所,最终追求利益最大化。
平台由供给侧和消费侧组成,供给可以带动消费,也能改变消费结构,消费可以反作用供给。所以运营在面对平台中双边或多边关系时,该取谁舍谁,或者应该先搞谁再搞谁,通过研究平台效应,是可以给出答案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之前写过一篇有关平台运营的文章,感兴趣可以找来看看。上面两张图是从中摘出的,是两种平台模式的示意。
篇幅原因,就不再做展开了。要知道的是这类理论有很多,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同时也要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比如运营常会用到的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经济学等,多读读入门书籍,就会对工作有帮助。
4. 运营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或者说,在科学的研究业务发展过程中,运营是很重要的一环,必须要参与进来。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要做业务研究,必要性在哪里。从业内发展的状态来看,能活下来的、运转状态还不错的产品或业务,都是有自己独特赛道的,存在差异化。
这意味着大家都很难去抄作业,直接照搬其他家的打法,很有可能水土不服。如果真的照搬过来也一样能玩得转,那么你或对方的同质性就太强了,未来可能只会留下一家。所以要投入一部分精力去做科学的业务研究。
科学的研究很多情况下是源于对现象的观察,长期、持续、大量的去研究个体现象,然后试着归纳出理论,也可以叫洞察;再拿着这些洞察回到现象中去演绎,看看是否能跑通;如果能跑通,再去类比到更多业务中。见下图中左图。
文章插图
毫无疑问,运营是团队中接触现象最多,也是最前线的角色,所以一定是最熟悉业务的人。所以,在科学研究中对现象的观察和归纳,运营是最好的发起源头。在有初步结论后,再把更多角色囊括进来做进一步研究。
- |一部手机用了三年以上是什么感受,你为什么舍不得换机呢?
- 卢伟冰|卢伟冰又被自己打脸了?新机跟吐槽过的友商一样用两年前的摄像头
- mate20|买了两年的mate20p屏碎了,究竟是换屏还是换个手机呢?
- 华为|堵不住了!两年超356亿,美国拆除华为的代价来了?英国认清现实
- Windows11|6元的手机卡套餐,我用了10年
- 三星Galaxy|花大几千上万买一台折叠屏手机值不值?看看用了一个月怎么说!
- 微粒贷|为什么用了微信8年,也依旧没有微粒贷?
- 芯片|一款因定位而被严重低估的神U?对比完发现,它还能再战两年
- 冬奥会|数字人民币落地40余万个冬奥场景,交易金额达96亿元,你用了吗?
- MacBook Pro|纯净、少广告,moto手机系统探秘!这些功能太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