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快跑( 二 )


宁德时代正在搭建“电池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回收与资源再生”闭环 , 这样做能够降低动力电池原材料供应链风险 , 同时降低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 , 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整体涨价后 , 宁德时代仍然能够维持盈利能力的部分原因 。
宁德时代快跑
文章图片
依托规模效应和内部链条的打通 , 宁德时代在业内获得了很高的话语权 , 这不仅是针对下游苦等电池的主机厂 , 也包括上游供应商 。
报告期内 , 宁德时代应付账款达到595亿元 , 较年初增长90%;合同负债108亿元 , 同比增长56% , 上下游占款进一步提高 , 也就是说 , 宁德时代对上下游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 , 能够用别人的钱来挣钱 。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 , 在动力电池这个宽广的赛道里 , 宁德时代能够站在这个位置 , 是技术、管理、制造工艺多方面的优势造就的 。
02、突围之路
光大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 , 从成本构成和制造工艺来看 , 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具有大宗属性和精密制造两个特点 。 也就是说 , 动力电池是一个重资本、重技术、重生产工艺的高壁垒行业 。
很多人认为 , 宁德时代能够在早期动力电池混战中冲出重围 , 是因为早早地布局了三元锂电池 , 使它能够在2016年补贴政策变化时抓住机会 。
宁德时代快跑
文章图片
(宁德时代锂电池原材料)
这个说法 , 可能略显单薄 。 因为同期布局三元锂电池的 , 不只宁德时代一家 。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 , 当时国轩高科、力神、比克、沃特玛等电池厂商 , 也都有三元锂电池 。
作为主机厂上游供应商 , 能够突围最重要的还是拿下大客户 。
早在2011年宁德时代成立之前 , 还在ATL(曾毓群创立的第一家公司 , 主要生产电子产品电池)工作的曾毓群就开始研究动力电池业务 , 并且接触宝马团队 。 当时宝马的技术要求极为严格 , 曾毓群带领团队硬生生啃下了宝马800多页的技术标准要求 。
2012年 , 宝马选中宁德时代 , 双方合作为华晨宝马旗下之诺电动车开发动力电池 , 这是宁德时代的关键一战 。
一位业内人士提到 , “宝马的要求非常高 , 能够拿下宝马的订单就是对宁德时代品质的最好背书” 。 据说 , 宝马团队也在早期为宁德时代的技术和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持 。
借此 , 宁德时代在短短几年内 , 就与上汽、北汽、吉利、长城等多家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 。
2016年 , 国家补贴政策从“普遍化”变为针对续航里程的精准补贴(当时磷酸铁锂相对续航较差) , 此时 , 同时拥有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产品并且绑定了多个优质客户的宁德时代 , 已经能够站稳脚跟 。
具体来看 , 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前三的车企是比亚迪、吉利和北汽 , 比亚迪当时是自供电池 , 而吉利和北汽均是由宁德时代供货 。
宁德时代快跑
文章图片
而国轩高科合作的江淮汽车、比克合作的众泰等 , 出货量均不理想 。
此外 , 从2015年末开始 , 工信部先后发布4批动力电池“白名单”(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只有搭载了进入“白名单”目录的动力电池 , 才能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 , 而LG、松下等外资电池厂商无一在列 , 这也为宁德时代挡住了劲敌(2019年6月“白名单”废除) 。
依托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增长 , 2017年 , 宁德时代装机量首次超越比亚迪和松下 , 位居全球第一 。
乘着东风 , 2018年6月11日 , 宁德时代于创业板上市 , 上市当日涨幅高达44% 。 而作为超级独角兽 , 宁德时代过会仅仅用了24天 。
宁德时代快跑
文章图片
另一位熟悉宁德时代的人士透露 , 宁德时代沿袭了早年精细化的日系管理方式(ATL被日本TDK集团收购) , 也推崇工程师文化 , 企业基因很好 。 而早在2006年就上市的国轩高科 , 其创始人早期是做房地产的 , 从2016年到现在 , 几年之间二者的差距就非常大了 。
03、规模优势
现在 , 其他厂商想要超越宁德时代 , 并不容易 。
今年上半年 , 包括亿纬锂能在内的二线电池厂商接连拿到新订单 , 很多人认为 , 这会不会威胁到宁德时代的老大地位 。
市界就此咨询了多位业内人士 , 他们都提到了一个相近的观点:二线企业与宁德时代相比 , 成本、技术、研发、收益 , 差距都非常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