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瞎了( 三 )


但此时 , 华南各大商圈已经变成了竞争激烈的“红海” , 呷哺想再进入 , 非常艰难 。
华东华南市场拓展的失利 , 最终成为呷哺董事会决定罢免赵怡的重要理由 。 但在赵怡等人看来 , 公司与旗下一些新品牌的关系 , 对呷哺火锅店的经营造成的麻烦更大 。
比如茶米茶 。 作为一家奶茶店 , 茶米茶与呷哺深度绑定 , 依托呷哺的门店 , 节约下了不少场地和物流成本 , 但这些开支也顺理成章地转嫁到了餐厅身上 。
另外 , 茶米茶是呷哺董事长贺光启本人全资持有的企业 , 其总经理兼法人代表 , 则是贺光启的妻侄刘冠纬 。
据报道 , 赵怡曾经极力反对呷哺集团对茶米茶的资金支持 , 甚至将此看成是贺光启损公肥私 , 将公司利润转移私人公司 , 枉顾公司本身的利益 。 甚至有呷哺内部员工猜测 , 这才是二人决裂的根本原因 。
呷哺呷哺,瞎了
文章图片
依托呷哺呷哺快速发展的茶米茶 , 来源:爱上茶米茶
2020年 , 疫情爆发以后 , 赵怡与贺光启在应对策略上的分歧也露出水面 。
早在呷哺上市之后 , 还是CFO的赵怡就在积极推动麻辣烫品牌“呷煮呷烫”的孵化 。 她将其与凑凑、生产复合调味料的食品公司并称为“呷哺控股后续发展的关键支柱” 。
疫情爆发以后 , 北京餐饮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 。 赵怡等高管把麻辣烫业务当成了企业的“救命稻草” , 认为它占地小 , 价格低 , 适合外卖 , 以后甚至可以单独开店 , 在疫情中另辟蹊径 。
但试运行一年后 , 这一设想最终胎死腹中 。 据《红周刊》报道 , 主要的原因还是 , “贺总不重视 , 不给呷煮呷烫分配更多资源 。 ”
到2021年3月 , 餐饮业从疫情中走了出来 , 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 呷哺的业务却是“满纸荒唐” , 股价更是从历史高位一路下跌 。
面对“政出多门”造成的危局 , 贺光启开始走向台前 , 而呷哺的新一轮风暴也即将来临 。
重整山河
2021年2月 , 张振纬在酒局上突然对几位好友说 , 他决定离开呷哺 , “重新做点事情” 。
后来人们知道 , 1月份 , 他就向公司高层提交了辞呈 。 经过贺光启在内的高管们几番挽留 , 4月15日 , 张振纬还是辞去了“凑凑”的CEO一职 , 转行创业 。
消息一出 , 市场一片哗然 , 呷哺的股价暴跌14% 。
2020年 , 在呷哺的业绩一片惨淡的背景下 , 凑凑却实现了40.4%的营收增长 , 贡献了超过三成的营业收入 , 被业界认为是呷哺的“救命稻草” 。
张振纬的离职 , 无疑让呷哺前景变得空前黯淡 。
而就在张振纬去意已决的2021年3月 , 一块挂着“光启公司CEO”招牌的新办公室出现在呷哺办公楼三楼的一角 。 凑凑各部门、各区域负责人也开始向贺光启直接汇报 。
与此同时 , 赵怡与回到台前的贺光启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 。
2021年5月 , 赵怡向呷哺上市公司董事会发出指控 , 认为上市公司对主要业务运营实体北京呷哺公司监管不足 , 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缺陷和风险 , 需要予以完善 。 同时 , 他还要求上市公司改变北京呷哺公司的董事会、总经理现状 。
5月20日 , 赵怡被免去了CEO职位 , 贺光启再次出山 , 兼任公司CEO 。 风波骤起 , 但对呷哺来说 , 管理层各自为政 , “左右互搏”的矛盾总算是获得了解决 。
呷哺呷哺,瞎了
文章图片
重新出山的贺光启 , 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 来源:呷哺呷哺2020年年报
贺光启说:“我接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做集团资源的整合 。 ”
贺光启认为 , 无论是呷哺呷哺还是凑凑 , 两者的前端与业绩都还表现不错 , “但是品牌的后台还有很大的提升、改善空间” 。
“打通”凑凑与呷哺呷哺各项资源 , 将成为贺光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
而针对一直存在的激励模式问题 , 贺光启也作出承诺 , “会向店长开放一些红利” , 大区经理和区域经理也能在业务发展中获利 , “让他们更好更用心地将门店经营管理好 。 ”
将大权集于一身的贺光启 , 虽有着雄心壮志 , 但也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 。
2021年 , 无疑是餐饮市场发展突飞猛进的春天 , 而火锅则一直引领着这个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 但火锅业的龙头们在这一年却过得跌跌撞撞 。
呷哺深陷高层内斗的同时 , 海底捞也因过度开店而陷入困境 , 与其同时 , 巴奴火锅、九毛九等餐饮巨头顺势崛起 , 对原有巨头的市场地位提出了巨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