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的抗争与沉默,股权处置再成双汇“内卷”导火索

日前 , 第一财经报道双汇创始人、万洲国际(288.HK)主席万隆与其长子万洪建在办公室激烈争吵 , 父子反目 , 震动商界 。 以如此方式吸引公众关注的双汇 , 可能还将再次站在聚光灯下 , 而这次的导火索是双汇一些元老对持股平台股权处置的不满 , 他们长久淤积的怨气开始迸发 。
18年前 , 双汇从河南小城漯河走出 , 在全国攻城略地 , 创始人万隆提出全员持股 , 建立管理层持股平台 , 让骨干分享双汇发展红利 。 300多位双汇中高层管理人员 , 最少的掏20万 , 多的上千万 , 成为双汇的股东 。
时光荏苒 , 双汇从中国走向世界 , 成为世界最大的猪肉企业 , 双汇元老们自述 , 自己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分红;如果想退出 , 股权只能按持股平台公司净资产折扣后卖给万隆为首的大股东;更令他们难受的是万隆的秘书可以超越众人 , 股权能按市场价自由处置 。
一位双汇元老评价激烈:“仔细想想看看 , 这些问题的整个流程并不复杂 , 就是利用自己的话语权、主导权 , 设计一套东西 , 压低价格 , 收购一些退出小股东的股权 , 变成少数几个人的既得利益 。 ”“当一个人被权力和金钱遮蔽心性的时候 , 不循商道 , 那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天道和天理 。 ”
一句句激烈的话语出自双汇的元老们之口 , 这让第一财经采访人员感到惊讶 。 利益之争难分对错 , 对股权价格的分歧或许各有各的理由 , 但怨气一旦形成 , 公司离心力就会增加 , 加上不久前万隆与其子的冲突事件 , 双汇这家行业的巨无霸 , 似乎正在“内卷” 。
元老的抗争与沉默,股权处置再成双汇“内卷”导火索
文章图片
股权出售被“折价”
2007年7月 , 双汇管理层持股的兴泰集团通过信托方式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 , 兴泰集团通过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的雄域公司持有双汇国际31.8182%的股权 , 进而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双汇发展(000895.SZ)的股权 。
2014年 , 双汇在国内的资产加上被收购的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 , 万洲国际(288.HK)在香港上市 , 成为世界最大的猪肉企业 , 双汇发展成为万洲国际的子公司 , 而兴泰集团则间接成为万洲国际的股东 。
江山打下来了 , 双汇的骨干们在上市公司有了名正言顺的股权 , 万老板对部下们不薄 。 多位双汇元老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双汇的快速发展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经验 , 应该感谢万隆 。
兴泰集团在成立之后 , 在万洲国际上市之前 , 对管理层持有的权益退出 , 当时是这样规定的:兴泰集团的成员有受益权 , 如果想卖掉自己的权益 , 不能对外转让 , 只能内部转让 , 而且是在职的会员之间转让;离开双汇-万洲国际体系的管理层 , 没有资格收购 。
另外按照兴泰集团的章程 , 成员退出 , 出售的股权价格 , 是按照将来万洲国际股票上市后市价的八折来计算 。
双汇前监事会主席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按万洲国际股票市值打八折转让还是比较公道的 , 大家都能够接受 。
但是股权退出的规则很快就发生了改变 。
2012年12月 , 知情人士说 , 大股东不和小股东们商议 , 改变2009年12月订立的按市值八折退出的规定 , 变更为按兴泰集团的净资产为基础计算回购价格 。 召开成员大会时 , 不允许拍照 , 不允许录音 , 成员手头没有文字材料 , 只能看到最后一页的签字页 。
2016年 , 兴泰集团第一次启动成员股权退出机制 , 退出价格按照兴泰公司上一年(2015年)的净资产的1.1倍 , 也就是按照净资产溢价10%来确定退出价格 。 当时 , 按照2015年净资产的1.1倍折合万洲国际3.33港币/股 , 而同期兴泰集团收购鼎晖持有的万洲国际股份是按照市价5.95港元/股来收购的 , 这样 , 兴泰集团成员股权退出价格只有市价的一半左右 。
2017年11月启动第二次股权转让 , 退出价格按照2016年净资产的1倍 , 净资产不再溢价 , 折算每股价值3.08港元 , 相当于当时万洲国际股价8.8元的3.5折 。 这个时候已经是2017年的年底了 , 2017年当年的利润并不算在净资产之内 。
2018年11月启动第三次股权转让 。 这一次不给退出价格 , 像招标一样让退出者各自竞价 , 宣称收购资金有限 , 优先收购报价低的成员 , 如有剩余资金再逐次收购报价高的 , 能收多少就是多少 。 这样 , 一些急需用钱的小股东们为了变现 , 争先恐后竞相报出低价 , 有人甚至报出了净资产的七折、六折价格 。
亲历者说 , 最后大股东按照2017年净资产的0.8倍收购 , 即净资产打了八折 , 折算每股价值3.03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