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华为的管理变革。|黄卫伟:变革是为了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华为的管理变革。|黄卫伟:变革是为了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文章图片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华为的管理变革 。
应该说华为公司是中国企业最重视变革 , 也最受益于变革的企业 , 华为的变革对中国企业应该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如果我们把企业看作一个生物体 , 它也存在生命周期 , 有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停滞期 , 以及衰退期 , 因此我们看到不断有新的企业诞生 , 但也不断有企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 不过任何一位企业家或者经理人都希望把自己的企业办得长久 , 中国的说法是叫”百年老店” 。 但企业怎么才能办成百年老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不断地适应环境变化 , 持续改革 。
什么时候应当启动变革?大体上有两个典型的阶段或者时期 。 一个是在成长期 , 企业经历了初创期后找到了成功的商业模式 , 开始进入成长期 , 这时候企业往往需要变革 。
为什么这个阶段需要变革?因为企业在初创期的时候 , 制度、流程往往都不需要 , 只要解决了关键问题——怎么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所接受 , 怎么使客户满意 , 如何促使客户重复购买 , 让企业活下来就可以了 。
但是企业在进入成长期以后 ,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 , 人员的不断增加 , 管理上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 不能再像初创期那么随意了 。 不能是张经理来了 , 按照张经理的方法去做 , 李经理来了 , 又换了一套李经理的做法 。 企业在成长期最紧迫的问题其实不是技术问题 , 甚至不是市场问题 , 而是制度建设问题 。
另外一个变革的集中期是在成熟期 。 这个阶段企业的增长速度开始明显放缓 , 甚至企业的增长速度开始低于竞争对手的增长速度 。 这个时候 , 企业就到了变革的关键时期 。
我当时作为执笔人起草《华为基本法》的时候 , 曾经为企业的成长给华为设定了两个标准:一个是要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速度 , 第二个是要超过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 如果低于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速度 , 说明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是下降的;如果低于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 从我过往的咨询经历来看 , 企业已经病入膏肓了 , 所以这个时期也成为企业变革的重要时期 。
这时候的变革在许多企业里叫做转型或者二次创业 。 比如TCL , 它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比喻叫“鹰的重生” 。 我不知道鹰的重生是真是假 , 就是鹰到了40岁的时候 , 需要把翅膀的毛全部拔掉 , 爪子和喙磨尖 , 实现重生 。 TCL当时为什么要做“鹰的重生”的转型?其实就是企业在成长期太顺了 , 在2004年做了两次大的跨国并购 , 一个是并购汤姆逊的彩电业务 , 一个是并购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 , 结果这两次并购实际上使TCL的成长戛然而止 , 导致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各种问题集中爆发 , 从而促使李东生痛下决心改革 。
华为没有这种转型的改革 , 但是华为在成长期就开始了重大的管理变革 , 系统地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体系 , 包括供应链集成与管理的整个体系、财经管理体系、客户关系管理体系、IT信息技术体系、以及战略规划的整套管理体系 。
华为为什么要做这种变革?因为华为的目标很清楚 , 就是要做到世界领先 。 要实现这样宏伟的目标 , 就需要提升组织能力 , 缩小现实能力与宏伟目标之间的差距 , 这就是变革要解决的问题 。 所以可以说领导的作用就是适时引领变革 。
我们当前正处在一个被主流学者和媒体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期 , 一批颠覆性、突破性的技术 , 比如5G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基因技术、能源技术等大量涌现 。 这些技术会带来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的变化 , 这对企业来讲既是冲击 , 也是机遇 。 抓住了 , 就可能成为弄潮儿;抓不住 , 可能就会被时代抛弃 。
从我观察过的企业实践来看 , 阻碍企业变革的最大障碍是企业在过去的成功中形成的路径依赖 。 路径依赖既是企业过去成功的原因 , 也可能成为企业变革的阻碍 。
为什么?因为在路径依赖中有利益存在 。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 , 所谓变革其实就是对利益格局和权力格局的重构 , 要打破过去的利益格局 , 就会涉及到人 , 涉及到人的切身利益 , 这就是变革的难点所在 。
1996年 , 应任总的邀请 , 彭老师带领的团队开始起草《华为基本法》 。 它可以看作是管理变革的开始 , 侧重的是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上的变革 。 它是把华为创业期间的成功理念总结提炼出来 , 形成清晰的逻辑架构 , 以便向公司的职业管理者传递 , 从企业家手上交到职业经理人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