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回味当年花生饼


乡情散文:回味当年花生饼文章插图
乡情散文:回味当年花生饼
文:杨晓光现在的烧饼铺 , 由于猪肉涨价 , 想买个肉烧饼 , 挺难买的 。 不过 , 油盐烧饼 , 芝麻烧饼 , 糖烧饼 , 倒也品种齐全 。 我打算买个花生烧饼尝鲜 , 却像在糕点铺踅摸带核桃仁的核桃酥一样 , 难于上青天 。 不知是顾客群体没人好这口 , 还是掌炉师傅不得要领不会做 。 其实做法挺简单的 。 花生碎掺糖做馅 , 换句话说 , 糖烧饼里加一勺花生碎 , 就是新出炉的花生烧饼 。 由于加入花生碎的缘故 , 烘烤出来的烧饼 , 有着浓郁的花生香 , 吃在嘴里的口感也十分酥脆 。 俗话说:要吃嘴 , 下凉水 。 我走进厨房准备早餐 , 为全家人制作花生烧饼 。 自己动手 , 丰衣足食 。
吃着满口花生香的烧饼 , 我不由得想到当年的花生饼 。 花生饼 , 可不能望文生义 , 不是花生做的饼 , 也不是烘烤的花生烧饼 , 更不是花生油烙的饼 。 我小时候充作零食的“花生饼” , 是农村油坊压榨花生油的下脚料 , 花生渣饼 。
花生渣饼的来历一言难尽 。 榨油师傅将翻炒的花生米趁热碾碎 , 倾倒在灶前铺好的麻包上 , 麻包周围用铁箍箍住 , 形成一个麻包罩面、铁箍围边的“大油饼” , 将“大油饼”并排竖立在油榨里 。 “油榨”是榨油的核心区 。 油榨挤满铁箍油饼后 , 插入硬木楔子 。 随着“嗨—嘭— , 嗨—嘭—”的撞击声 , 硬木楔子把铁箍油饼挤得越来越紧 , 眼看着黏稠发亮、香味诱人的花生油就从麻包的缝隙间汩汩地流到油榨下的铁槽里 。 榨干了油的废渣 , 卸下铁箍 , 拆下麻包 , 就成了小锅盖大小、硬邦邦的花生渣饼 。
当年老家到立冬节气 , 地里农活告一段落 , 一年一度出大力流大汗的春种、夏耪、秋收画上圆满句号 。 时至“猫冬”的日子昼短夜长 , 为节省金贵的口粮 , 家家开始俭省着一天吃两顿饭 。 我所就读的晒四小(昌黎县晒甲坨乡四村小学)顺应农家作息习惯 , 也随即更改上课时间 , 一天连续上完五节课后 , 下午两点就放学回家了 。 三口并作两口地吃完饭 , 跐溜一声跳下炕 , 跑到当街 , 扯着嗓子喊齐小伙伴 , 开启了自由玩耍的快乐时光 。
正值活泼好动、长身体的我们这些小伙伴 , 丝毫没有一天吃两顿饭需要节省体力和碳水化合物热量的概念 , 课间蹦蹦跳跳、打打闹闹 , 天天乐此不疲 , 当上课上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 , 肚子已经饿的咕咕叫了 。 于是掏出各自准备的零食 , 相互交换 , 互通有无 , 藉以果腹 。 所谓零食 , 无外乎压榨后用于猪饲料的豆渣饼、花生渣饼之类 。 我带的渣饼特殊 , 机器压榨 , 薄而脆 , 嚼在嘴里香味十足 , 自然属于同学之间交换的精美食品 。 奶奶宠我 , “花生饼”带得较多 , 我也乐与同学分享 。
【乡情散文:回味当年花生饼】放学后的正餐是奶奶特意给我烙的馅盒子 。 馅儿 , 无非白菜、萝卜之类 , 剁碎 , 佐以盐末 , 几无油星儿 。 面 , 多半甘薯面 , 少许玉米面 。 奶奶烙馅盒子没条件讲究什么“厨艺” , 皮包馅 , 烙熟 , 更谈不上内含多少营养元素 。 充饥而已 。 但是当年吃起来 , 我感觉比如今赵家馆饺子(昌黎名吃)都好吃 。 天天放学回家坐在西厢房北屋炕桌前 , 一顿狼吞虎咽 , 奶奶的馅盒子很快被我风卷残云 。
在狗都嫌弃的年龄段 , 饭后根本闲不住 。 我爬到生产队用做大牲畜饲料的花生秧垛上 , 小猴拿虱子般翻摘无人问津的秕花生 , 说白了就是没落果的皮壳儿 , 揣进衣兜 。 虽然远不及喷香的机压渣饼受用 , 晚上看露天电影的午夜场打牙祭 , 唆喇味儿 , 聊胜于无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 若侵权联系删除 。 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 , 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 , 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 。 随稿请附作者名 , 带图片最好 , 请标注是否原创 。 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 , 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 ,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