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沾衣欲湿杏花雨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是谁的诗?妙在何处?
前言
这两句诗很有名 , 出自南宋时期诗僧志南的七言《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诗词歌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首七绝有4个地方需要注意】这首诗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其实有叙事、有人物、有景物 , 虽然没有直接抒发诗人的情感 , 但是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闲适 。
这首诗并不像一般僧人作诗的风格 , 倒是很像一个普通的山水田园诗人 。
欣赏这首诗 , 有几个方面的可以关注一下 。
一、诗家语的倒装
这首诗中 , 四句中有三句用了诗家语中常见的倒装法 。
杖藜-扶我-过桥东 。意思是:我扶-杖藜-过桥东 。
沾衣-欲湿-杏花雨 , 意思是:杏花雨-沾衣-欲湿 。
吹面-不寒-杨柳风 。意思是:杨柳风-吹面-不寒 。
我们在古诗词中常常见到倒装的句法 , 这种方式有的是为了符合格律要求 , 有的是为了突出重点 。
另外 , 倒装还可以在一句之中产生婉约曲折的感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对仗之美
绝句只有四句 , 本身并不要求对仗 , 因此是否对仗随意 。绝句的对仗有三种方式 。
1、四句皆对
例如杜甫的《绝句》四句皆对: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2、四句都不对
也有的绝句 , 四句完全没有对仗 , 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 。
3、两句对仗
有的绝句是前两句对仗 , 例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前两句对仗: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
而志南的这首《绝句》后两句对仗:
......................... , 沾衣欲湿杏花雨 , 吹面不寒杨柳风 。
如果四句皆对 , 很容易令人感觉过于刻意 。后两句对仗 , 写不好的话 , 会让人感觉写了半首七律 , 没有写完 。
所以绝句的对仗贵在自然 , 读者能够被诗中境界所感染 , 最好感觉不到对仗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孤平救拗与对句救拗
这首七绝还用到了孤平救拗 , 与对句救拗 , 这是律诗中常见的救拗方式 。
1、孤平救拗
孤平 , 是格律诗的大忌 , 这首绝句是一首标准的律绝句 。在第四句中 , 诗人使用了孤平救拗的句法 。
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个句式是 “中仄-平平仄仄平“”的变格:中仄-仄平平仄平 。第三个字应该平声 , 但是“不“是个仄声字 。救拗的方式是 , 第五个字必须用平声 。平声的“杨’ , 仄声的“不” 。
2、 对句救拗
另外还有一个半拗体救拗的句式 。
沾衣-欲湿杏花雨 , 中平-仄仄仄平仄 。第5个字的位置应该是平声字 , 但是用了仄声字:杏 。这种句式叫做半拗体 , 可以救拗 , 也可以不救拗
半拗体的救拗 , 是出句拗 , 对句救 。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中仄-仄平平仄平 。杨 , 这个平声字 , 既是孤平自救 , 也是救了上联“杏”的拗 。这是一种双救的方式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四、两个特殊的字
在古诗词中 , 常见到今天与古代平仄不同的字 。
- 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间,除了诗词歌赋就没有别的作为了吗?
- 诗词歌赋|钟书林丨陶渊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
- 诗词歌赋|揭秘李白家族迁居四川江油的隐秘内情
- 诗词歌赋|一个人再有才,若不能很好的推销自己,多数还是一事无成
- 诗词歌赋|哈索尔的廊柱上,刻写着法老情诗,最美的句子是:你偷走了我的心
- 诗词歌赋|晏殊意境最美的一首词,短短6句,成了难以超越的经典,美得心醉
- 诗词歌赋|李清照的一生为何前期辉煌后期悲凉
- 诗词歌赋|张巍丨蔡邕与张衡——建安文人的创作典范
- 诗词歌赋|张建伟丨以史证诗方法平议——以阮籍《咏怀》诗为例
- 诗词歌赋|“五斗米道”、“李白的游仙诗”,巴蜀地区上千年的仙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