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五斗米道”、“李白的游仙诗”,巴蜀地区上千年的仙道文化


诗词歌赋|“五斗米道”、“李白的游仙诗”,巴蜀地区上千年的仙道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熊咆龙吟殷岩泉 ,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 水澹澹兮生烟 。
列缺霹雳 , 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 , 訇然中开 。
青冥浩荡不见底 ,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
虎鼓瑟兮鸾回车 ,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 恍惊起而长嗟 。
——截取自李白游仙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01 巴蜀仙道文化的萌芽和生长
巴蜀地区自古以来就流传了众多的神话故事 , 从“蚕丛鱼凫开国”到“杜宇从天而降” , 从“望帝化鹃”到“五丁开山” , 神话故事几乎贯穿了数千年巴蜀地方史 。这一方面是缘于长于崇山峻岭的巴蜀先民们生性浪漫 , 喜爱幻想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巴蜀地区是道教重要的发源地 。
如果要聊巴蜀地区的仙道文化 , 道教自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巴蜀仙道文化的兴起与道教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地关系 。
从战国时期齐国兴盛起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道教起 , 到东汉末年时期发展出了两个知名的道教门派 , 一个是青徐地区的太平道 , 一个是巴蜀地区的五斗米道 。这两个道教门派对于仙道文化在巴蜀地区的萌发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 。
我们先来说一下太平道 。单说太平道或许大家还有些陌生 , 但是说到张角发动的黄巾军起义就耳熟能详了 。根据《后汉书·灵帝纪》一书中的记载 , 太平道的创始人张角在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发动了著名的“黄巾起义” , 口号便是我们熟悉的“苍天已死 , 黄天当立 , 岁在甲子 , 天下大吉” 。在黄巾起义十个月左右的时候 , 黄巾军的主力被官府和地方豪强联合绞杀 。太平道的创始人张角也在这期间病死 。另外在黄巾起义失败后 , 太平道也基本上销声匿迹 。
诗词歌赋|“五斗米道”、“李白的游仙诗”,巴蜀地区上千年的仙道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黄巾军起义概况图(图片源自网络)
值得一说的是 , 张角的传道方式在史书中有颇多的记载 。根据《后汉书·皇甫嵩传》中记载 , “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 , 常持九节杖 , 以符水咒说疗病 , 病者颇愈 , 百姓信向之 。“
道教的神奇在百姓中口口相传 , 张角的行为更是为道教添上了许多的神秘色彩 。这也是后来张角在各种文学作品和影视游戏中常以“法师“、”神仙弟子“形象出现的原因 。
我们再来说一说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境内)创立的五斗米道 。
根据《后汉书》上的记载 , 五斗米道的名字来源其实很简单 , 凡是入道者须出五斗米 , 故得此名 。五斗米道行事也皆是以五斗米为衡量标准 , 比如五斗米道替人看病或做法事后 , 时人常出五斗米以谢 。所以当时又有人称五斗米道为“米巫”、“米贼”、“米道” 。
诗词歌赋|“五斗米道”、“李白的游仙诗”,巴蜀地区上千年的仙道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鹤鸣山道观(图片源自网络)
张道陵身死之后 , 其子张衡、其孙张鲁继续在巴蜀地区传道 。严格说起来 , 五斗米道是在张鲁这一代发扬光大的 。他除了讲习《老子五千文》、《太平经》、《五斗经》等道教经典之外 , 还将道教的神仙体系引入平日里的做法治病当中 。
比如张鲁善用符咒治病 , 他会安排病家在一静室中思过 , 并安排“鬼吏”为病者请祷 。张鲁截取了古代关于天官赐福 , 地官赦罪 , 水官解厄的神话传说 , 在为病家做法事的时候 , 会准备病人的“服罪”文书三份 , 一份“上之天” , 一份“埋之地” , 一份“沉之水” , 称为“三官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