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体会( 四 )


(1)邪伏血脉 , 留连筋骨病位较深;(2)本病发展缓慢 , 反复发作性大 , 病程较长;(3)结合证脉分析 , 病情复杂 , 以寒热交错虚实相兼者多 , 而属纯热证、寒证之实证者少 , 兼风兼湿者间而杂见 , 治疗之法就应迥然有异 , 治疗时必须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①除针对病因重点用药之外 , 也要考虑到关节肿痛僵直变形 , 是因邪伏血脉留连筋骨、经络阻滞、气滞血瘀所造成 。 故必须加以通经活络 , 养血舒筋 , 活血化瘀 , 搜剔逐邪 。
②病情复杂 , 寒热表里并存 , 正虚邪实互见 , 往往给辨证与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 故在辨证时必须重点细审 , 分清寒热虚实 , 用药时寒热并用 , 攻补兼施 , 抓住主要矛盾 , 用药重点突破 , 次要矛盾稍加照顾 。
③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既着重对关节局部组织治疗 , 也重视局部是与全身密切相联而应进行整体治疗 , 必须视正邪之盛衰 , 属虚属实 , 分别祛邪扶正或扶正祛邪 , 着重调整阴阳气血以及脏腑之功能 , 虚者补之 , 实者泻之 。
但因证多属虚实相兼者 , 必须注意祛邪是为了保存正气 , 祛邪药物不宜过猛 , 亦不可单独大量长期使用 , 以免损伤正气降低机体抗病能力 。 故祛邪的同时亦须扶正 , 才能更好地加速取效 。
补益能使机体抗病能力增强 , 一般也不能过于峻补与滋补 , 如果根据病情需要而用滋阴药时 , 要稍佐温阳消导药 , 以免滋多碍胃 , 使其充分吸收 。
补阳者也要稍佐滋阴清热药 , 以防温多化热 , 使其阴阳互济;补气者 , 因专补气则气壅 , 血为气之母 , 要稍佐行气补血之品;补血者也要稍佐行血补气之药 , 因专补血则血滞 , 气为血之帅 , 气行则血行 。 只有阴阳双调 , 气血两补 , 邪正兼顾 , 才能更好地真正发挥补益的作用 。 在脏腑虚损时 , 着重抓住补肾这一环 , 对加速本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特殊作用 。
因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 , 肾痹则骨失所养 , 本病在临床过程中有关节僵直畸形 , 骨骼肌萎缩 , 关节之骨质稀疏 , 关节软骨而破坏或缺损等 。 经过强肾益骨的疗法后 , 有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 这些可喜的苗头值得今后继续努力进一步探讨 。
④本病究属是一种慢性而又顽固的疾病 , 病程较长 , 病位较深 , 非短期内就能收效 , 治疗时间也要长一些 , 一般的都在半年以上才有些效果 。 故治疗时要取得患者密切合作 ,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耐心细心治疗 , 效不更方 , 守方守法 , 长期坚持用药 , 才终能奏效 。
当病情好转稳定时 , 也要加强长时间的固本扶正的治疗 , 同时注意关节功能锻炼 , 以防止本病再发或关节变形僵直 。 经过以上治疗处理后 , 疗效又有所明显提高 。
3.关于某些药物使用的体会
虫类药物的使用:常用的药物有地龙、蜈蚣、全蝎、蕲蛇、山甲、蜂房、水蛭、守宫等 。 对这类药物前人曾有不少论述 , 如清代叶天士曾云:治痹用搜风剔邪、通经活络之品 , 如蜣螂 , 全蝎、地龙、山甲、蜂房之类 , 并非泛泛使用 , 其掌握重点有二 , 一是痹痛病程较长 , 二是痛痹伏着筋骨 。
近人章次公亦善用此类药物治疗顽疾 , 例如用蜈蚣、全蝎治疗头风头痛;用蕲蛇、蜂房治疗风痹走注;用蛰虫、蝼蛄、蜣螂、蟋蟀治疗积聚肿张等 , 均深受启发 , 结合学习最近许多学者的经验报导 , 有用此类药物治疗骨痨(骨结核)取得较好疗效;用地龙治疗骨折 , 经过临床观察有消肿止痛促进骨痂生长 , 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 。
本病之特点与上述病症有某些近似之处 , 因而亦试予采用 , 初步体会用此类药物治疗久痹顽痹确有一定作用 , 通经活络 , 搜剔逐邪 , 力专效宏 。
不过使用时要有所选择 , 疗效方能更显 , 例如地龙性味咸寒 , 有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 , 巧于热胜型疗效较佳 。
蜈蚣、全蝎性味辛温有毒 , 性善走窜 , 能袪风散结 , 化瘀活血 , 通经达络 , 消肿走痛 , 用于寒胜型或寒热错杂型效果较好 , 蜈蚣多用于治疗脊椎胀痛僵直 , 全蝎多用于治疗四肢肿痛麻木 , 关节畸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