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体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体会文章插图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慢性骨关节疾患 , 患者多为青壮年人 ,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早期多有游走性的关节肿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则出现关节僵直畸形 , 骨质改变和骨骼肌萎缩而丧失劳力;其病变主要在于关节局部组织 , 如骨质、软骨、滑膜及其韧带肌腱等 , 但亦可累及于全身其他部位 , 故属于一种慢性全身性较顽固的病变 。
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 , 因而治疗上也比较困难 。 在祖国医学里虽无此病名 , 但有“历节风”、“白虎历节”、“痛风”、“顽痹、骨痹”等类似此病的记载 , 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 , 采用中医药进行观察治疗 , 取得一定的疗效 , 现初步总结如下:
辨证论治
(一)急性发作期
急性发作期临床常见有以下三大类型:
1.热胜型
主证:手足小关节红肿胀痛 , 局部灼热 , 皮肤稍红或脊椎胀痛 , 四肢活动障碍 , 持物不便 , 行动艰难 , 或伴有全身低热不适 , 或自觉全身有发热感 , 烦渴汗出 , 面色黄、红 , 舌苔薄白、质红 , 脉弦滑数 。
化验:白细胞计数增高 , 血沉降率增速 , 抗链球菌溶血素“O”偏高或不高 。
【辨证】伏邪郁闭 , 化热成毒 , 内伤营卫、筋脉 , 气滞血瘀 , 关节失利 。
【治法】清热解毒 , 通经化瘀为主 , 少佐搜剔络邪 。
【方药】银花60克 , 连翘25克 , 桑枝30克 , 银藤30克 , 丹参15克 , 红花10克 , 丹皮10克 , 地龙12克 。
加减:清热解毒 , 选加紫地丁、野菊花、草河车、蒲公英、黄柏、白鲜皮、天花粉、生甘草;气分热重 , 发热烦渴者 , 选加生石膏、知母;营血分热重 , 关节疼痛 , 夜重昼轻或身现斑点 , 有衄血等血证者 , 选加生地、白芍、元参、广角片;热甚血瘀 , 有发热身疼 , 舌体有瘀血斑点者 , 选加桃仁、赤芍、元胡;热甚阻络 , 周身疼甚而又无瘀血见证者 , 选加丝瓜络、王不留行、木瓜、竹茹;热重肿甚 , 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红肿热痛重者 , 选加防己、茯苓皮、川萆薢、酒军、元明粉;瘀滞日久 , 关节麻木僵直骨节畸形者 , 选加蜂房、皂刺、乌蛇 。
【方解】热胜型以热胜毒甚为主因 , 方中治疗用药以重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为主药;辅以桑枝、银藤清热通络;丹参、红花、丹皮凉血化瘀;少佐地龙清热搜剔络邪 。 全方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凉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 。
2.寒胜型
主证:手足小关节肿胀变形 , 僵硬麻木 , 活动失灵 , 四肢大关节肿痛怕风 , 或脊椎肿痛 , 腰膝冷痛 , 关节局部不红 , 自觉怕冷冒风 , 四肢发凉 , 面色白 , 舌苔白薄质淡 , 脉沉细 。
化验: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 , 血沉降率正常或偏快 , 抗链球菌溶血素“O”一般正常或稍偏高 。
【辨证】寒气凝聚 , 经脉闭塞 , 邪入血脉 , 留连筋骨 。
【治法】温解阴寒 , 通经化瘀 , 搜剔络邪 。
【方药】麻黄3克 , 白芥子15克 , 熟地黄30克 , 肉桂3克(或桂枝10克) , 鹿角胶10克 , 干姜3克 , 生甘草3克 。
加减:寒邪重 , 关节疼甚 , 得热即减者 , 选加附子、细辛;阴寒甚 , 局部畏寒而弥漫肿胀者 , 重用白芥子、鹿角胶、肉桂;寒甚血瘀 , 身疼恶寒 , 四肢不温 , 妇女月经延迟者 , 选加当归、川芎、水蛭;寒邪阻络 , 四肢麻木发凉者 , 选加鸡血藤、徐长卿、穿山龙;久瘀肿痛 , 关节僵直 , 骨节畸形者 , 选加全蝎、蜈蚣、山甲、蜂房、守宫 。
【方解】寒胜型以阴寒偏盛为主因 , 治以温经散寒为重点 , 方用阳和汤加减 , 以肉桂(桂枝)、干姜、麻黄大力温经散寒;白芥子、鹿角胶温解散结消肿止痛;惟防诸药性燥刚烈 , 故重用熟地、甘草之滋补 , 意在补阳方中配以少量之阴药以柔克刚 , 又使阴从阳复 , 阴生阳长 , 阴阳气血 , 彼此调济 , 祛邪与抉正互相兼顾 , 从而达到邪去正复之治疗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