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体会( 二 )


3.寒热错杂型
主证:本型临床较为多见 , 其特点为寒热并存 , 虚实互见 , 症状不一 , 错综复杂 。 既有阴寒之见证 , 又有热毒之表现 , 有的表现为手足关节肿痛 , 局部灼热 , 下肢发凉 , 周身怕冷或脊椎疼痛弯曲畸形 , 有的则手足关节畏寒而扪之发热或自觉手足发热而触抚局部发凉 , 有的上肢发热下肢不温 , 口渴便溏等 。 症状表现极为不一 , 变化无常 , 稍因外感或劳累即易发作 , 反复性极大 , 舌质红或边绛苔白 , 脉象弦数或弦缓 。
【辨证】寒热交错 , 邪伏筋脉 , 经络阻滞 , 关节失利 。
【治法】清热散寒并用 , 通经活络 , 捜剔络邪相互兼顾 。
【方药】银花30克 , 连翘15克 , 桂枝10克 , 白芥子15克 , 鹿角霜10克 , 鸡血藤30克 , 赤芍10克 , 酒地龙12克 , 乌梢蛇10克 。
(1)加减常用药物
热重者 , 选加银藤、桑枝、公英、败酱草;寒重者 , 选加麻黄、细辛、附子;痛剧者 , 加川乌;血热者 , 选加生地、丹皮;血瘀者 , 选加桃仁、红花、水蛭 。
其他加减详法可于前述二型中互参 。
(2)兼虚证的加减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疾患 , 一般来说病程较长 , 病情复杂 , 寒热并存 , 虚实互见 , 久痹不愈 , 常常延及阴阳、气血、五藏 , 而并发它证 。 在热胜型与寒胜型中随着正邪矛盾斗争而发生正邪之盛衰消长 , 亦有不同程度的虚证表现 , 此时如能恰当地兼以补虚扶正达邪 , 促使矛盾转化亦是治疗中一个重要环节 。 临床上常见的虚证不外是气虚、血虚、脏腑虚损等 , 其治疗之法是气虚者加以补气药;血虚者加以补血药;阴虚证用滋阴药;阳虚证用补阳药;临床上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
兼虚证加减法及常用药物有:
气虚:面色苍白 , 气喘息短 , 动则喘促 , 自汗心悸 , 神倦无力 , 饮食减少 , 治以补气为主 , 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加黄芪、陈皮 。
血虚:面白唇淡 , 头晕目眩 , 夜热盗汗 , 失眠心悸 , 神倦肌枯 , 大便燥结 , 治以补血为主 , 四物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加生阿胶、红枣 。
肾阳虚:面色淡白 , 畏寒肢冷 , 面肢浮肿 , 腰痠腿软 , 神疲自汗 , 尿频便溏 , 治以温补肾阳为主 , 右归丸加减 。 常用药物为肉桂、附子、当归、鹿角胶、杜仲、枸杞子、巴戟肉、葫芦巴、淫羊霜、仙茅、骨碎补、补骨脂、肉苁蓉、川断、狗脊等 。
肾阴虚:面色潮红 , 五心烦热 , 口燥咽干 , 失眠盗汗 , 腰痠腿软 , 尿赤便秘 , 舌红 , 治以滋补肾阴为主 , 左归丸加减 。 常用药物:生地、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首乌、桑椹、黄精、元参等 。
肝肾两亏:头晕目眩 , 烦躁易怒 , 筋惕肉瞤动 , 失眠多梦盗汗 , 腰痠腿软 , 耳聋耳鸣 , 男子失精 , 妇女月经失调 , 舌红少苔 , 治以补肝肾 , 柔筋脉 , 方选一贯煎、杞菊地黄丸、二至丸加减 。 常用药物为生地、当归、沙参、麦冬、枸杞子、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等 。
精髄虚亏:腰脊痠痛 , 骨节粗大 , 胫痠跟痛 , 上肢不能高举 , 下肢不能抬起 , 全身无力 , 头喜俯而不欲仰 , 男子梦遗阳痿 , 女子月经迟缓 , 治以填精壮髓 , 专翕大生膏加减 。 常用药物熟地、阿胶、鹿角胶、猪脊髓、紫河车、龟板、鳖甲、巴戟肉、枸杞子、肉苁蓉、人参、牡蛎、白芍、山萸肉、羊腰子、鸡子黄、沙苑蒺藜等 。
(二)慢性缓解期
慢性期除有关节已经僵直畸形 , 四肢或脊椎运动严重障碍外 , 一般全身症状已不明显 , 关节局部无红肿痛 , 或只肿而不红不热 , 病情相对稳定 。 舌脉如常 。
化验:血沉降率正常或大致正常 , 抗链球菌溶血素“O”一般偏高 , 少数病例不高 。
慢性期由于病情相对稳定 , 证现虚实互见 , 寒热不明显 , 治宜攻补兼施 , 以强肾壮骨 , 养血舒筋 , 化瘀通络 , 消肿止痛 , 搜剔络邪为法 , 依法遣药以丸药缓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