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背后,有个“神秘组织”( 四 )
“很简单 , 它们也很有组织体系 。 ”
文章插图
县小吃办工作人员与获得入驻上海市经营沙县小吃政府奖励金业主合影 。
“任何组织的生命力 , 最关键还是人 。 ”杨兴忠说 。
在沙县小吃业界 , 沙县小吃同业公会驻上海联络处党支部书记余昌李的故事令人动容 。
2019年5月16日 , 他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 年仅43岁 。
在他去世的几天前 , 上海当地沙县小吃老板得知他被送往同济医院抢救 , 驻外支部及小吃协会的成员2小时内自发筹集10万元资金;而在沪的沙县小吃老板在得知他突发疾病住院救治的消息后 , 2天内也自发募集资金10多万元;近百名曾得到他帮助的小吃老板放下店里生意 , 自发从各地赶往医院探望 , 此举深深感动了医护人员 。
“这说明小吃业主对他的感情 。 ”杨兴忠说 。
十多年来 , 余昌李始终把沙县小吃老板反映的问题当作份内工作 , 全力以赴 , 无偿为来沪创业小吃老板找店面 , 指导业主管控经营风险 , 传授门店经营和管理经验 , 积极争取沙县农商行支持 , 为在驻沪支部设立小吃创业贷款集中办理点 , 帮助小吃老板解决贷款难题 。 在动车尚未普及时 , 他积极主动与铁路、客运部门联系 , 协助返乡的沙县小吃老板购买火车票、协调开通临时客运专线 。
无论沙县小吃老板们碰到怎样的困难和矛盾 , 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 化解矛盾 , 保障业主利益 。
根据统计 , 13年来 , 他总共为小吃老板提供店面信息、市场维权、证照办理、贷款授信、矛盾调处等服务2000余次 。
2019年5月8日 , 即使因病毒感染出现发烧症状 , 余昌李仍坚持一边就诊一边工作 。
“这是一种忘我的工作状态 , 这也是很多沙县驻外联络处负责人的真实情况 。 ”张鑫说 , 别看沙县小吃老板挣钱 , 但他们每天起早贪黑 , 腰酸背痛 , 挣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 , 由于长期和小吃老板打交道 , 联络处和小吃老板之间建立了独特感情 , 一般人难以理解 。
“我以前经常给沙县小吃老板们做培训 , 因此所到之处 , 大家都叫我老师 , 有次一位老板追了我很远 , 只为给我送一瓶水 , 这个举动让我很感动 。 ”张鑫说 , 让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和意义 。
“以人民为中心 , 为人民服务 , 这才是沙县小吃的本质 。 ”杨兴忠说 , 无论早年想方设法让沙县人民走出去做小吃挣钱 , 免费为沙县人提供小吃培训 , 还是委派党政干部带头去全国开小吃店 , 通过联络处、党支部为沙县小吃业主服务 , 本质出发点都一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沙县小吃是富民工程 , 并不能直接为沙县带来财政税收 ,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支持呢?我们算的是大账 , 不是小账 。 ”杨兴忠说 , 如今当地人经营沙县小吃带来的财富开始反哺家乡了 , 沙县也因小吃而改变 。
“20多年前 , 沙县共有14700名贫困人口 , 现在全部脱贫了 , 沙县城区的面积原来只有6.7平方公里 , 现在37平方公里 , 以前我们10层以上的高楼大厦只有3座 , 现在高楼大厦已经数不胜数了 , 这说明老百姓富了 。 ”杨兴忠说 , 沙县小吃最大成功秘诀是每一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 , 一任接着一任干 , 让它成为了地方支柱性产业 。
2010年全面落成沙县小吃文化城 , 投资8亿多元 , 占地226亩 , 正成为沙县小吃品牌对外宣传窗口和旅游目的地 。
“沙县小吃所生存的环境再次发生变化 , 人们不再是单纯的‘吃饱’ , 如何吃好才是消费者的新趋向 。 ”杨兴忠说 , 新一届党委政府和部分老板已感受到危机 。
当前 , 沙县正努力实现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转型升级 , 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中华美食的“第一品牌” 。
“沙县小吃正在迈向下一个阶段 。 ”杨兴忠称 。
- 高配版酸辣螺蛳粉,在家就能吃到的名小吃,快来一起嗦粉
- 70岁老奶奶路口卖“稀罕”小吃,2元一个被哄抢,买家:不多见
- 石家庄排行前十的名小吃,你吃过几个?网友:我就吃过烧饼!
- 火火火!广元街头的这些人气小吃,千万别错过
- 火遍全泉州的传统小吃,我们在家就能复刻,味道一样钱却省了一半
- 教你制作经典小吃驴打滚的详细教程,简单实用,只要掌握几个窍门一学就会
- 此人气小吃,软软糯糯,甜辣可口,一次得做两盆,家人抢着吃!
- 这5种冬季小吃,补气血、益身心,是不得不吃的滋补佳品!
- 老照片:90年代的那些街头小吃,每一张都看得流口水
- 90岁老人街边卖传统小吃,结账时老人的一句话,让人感到“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