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延迟满足”是个坑,还有多少父母在徘徊?正确培养自制力很关键


▼大部分|“延迟满足”是个坑,还有多少父母在徘徊?正确培养自制力很关键文章插图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 , 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上周末去表姐家玩 , 好久没有看见她女儿了 。
小姑娘现在长得亭亭玉立 , 乖巧又有气质 , 很好地综合了表姐两夫妻的优点 。
一起来的婶婶对表姐说:“你家女娃娃这么优秀 , 肯定都不舍得大声对她说话吧 , 要是我家有这么好的孩子 , 她要什么就给她什么 。 ”
表姐回答:“哪能这样惯着?孩子现在年纪小 , 没有定性 , 正需要引导 , 总顺着以后指不定会变成什么样呢?小时候更要严格要求 , 才能把优秀品质保持下去 。 ”
听到表姐的话 , 大家都觉得她说得太夸张了 。
后来事实证明 , 她还真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严格教育孩子 。
那天天气特别热 , 在表姐家楼下买了些冰激凌上去 , 想给大家消消暑 。
孩子们一看到冰激凌 , 都抢着拿到了自己的那份 , 就表姐女儿没有动作 。
表姐说:“你现在先不要吃 , 去把厨房里的杯子洗干净 , 给大家倒点水喝 。 ”
表姐的这个操作让我有些疑惑 , 便问:“干嘛不让孩子先吃冰激凌?我们喝水又不急 , 等会都化了 。 ”
表姐摇摇头说:“我就是故意这么做的 , 这是训练延迟满足的能力 , 平时孩子想吃什么想喝什么 , 我都不会马上满足他 , 这样才能培养自控力 。 ”
▼大部分|“延迟满足”是个坑,还有多少父母在徘徊?正确培养自制力很关键文章插图
▼大部分|“延迟满足”是个坑,还有多少父母在徘徊?正确培养自制力很关键文章插图
?01“延迟满足”是个坑事实上 , 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愿望 。
尤其对孩子来说 , 他们的愿望其实都不大 , 也很容易实现 。 面对孩子的各种愿望 , 父母的回应至关重要 。
实际上 , 有些父母不满足孩子的愿望 , 并非真正从延迟满足的角度出发 , 而是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 。
▼大部分父母所谓的“延迟满足” , 其实都是出于私心
比如孩子想要的生日礼物是一个玩具 , 本来父母觉得没什么 , 很快就答应了 。
等到看到玩具价格时 , 就产生了“不合适”的想法 , 一个玩具几百块钱 , 对普通家庭来说不太值得 。
于是 , 他们对孩子说:“这玩具不能买 , 你再选点别的 , 如果你真的那么想要 , 以后自己挣钱了再买 。 ”
父母自认为这种做法 , 是采用了“延迟满足”的心理 。 长大后 , 孩子自己有能力买了 , 想买多贵就买多贵 , 没人管 。
可现在不行 , 满足孩子就是在纵容孩子 , 轻易答应孩子的要求 , 只会让孩子的要求原来越高 , 那时候想要管教就难了 。
事实上 , 等到孩子长大后 , 确实有能力买各种各样的玩具 , 只是那时的乐趣会大不如前 。
玩具是和童年记忆一起捆绑的 , 那种意义是无法复制的 。
▼大部分|“延迟满足”是个坑,还有多少父母在徘徊?正确培养自制力很关键文章插图
大家都说 , 不要马上满足孩子的愿望 , 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耐心 , 让他们知道等待也是需要学习的一种能力 。
可现实中大部分结果都不乐观 , 不少人由于童年的习惯性“延迟” , 形成了不正确的消费观 。
▼大部分|“延迟满足”是个坑,还有多少父母在徘徊?正确培养自制力很关键文章插图
?02关于“延迟满足”的全面解读延迟满足这一理论 , 来源于经典的棉花糖实验 。
20世纪60、70年代 , 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其附属幼儿园进行了一项实验 , 实验对象最小的3岁6个月 , 最大的5岁8个月 。
当时 , 他们给这些孩子每人一颗棉花糖 , 并告诉他们 , 如果15分钟后还留着这颗糖 , 就会奖励两颗糖 。
一些孩子还没有坚持15分钟 , 中途就吃完了 。 有些孩子为了等15分钟 , 通过唱歌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 成功得到了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