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相过三次亲
文/墨雷
烟雨蒙蒙沐春风。月盈盈,帘拢。春水无痕,杨柳意曾浓。阅尽沧桑箫声远,倩影在,芳草青。
而今无意觅芳踪。恍若梦,忆旧容。记得那年,相约在柏中。只有名字未曾改,花依旧,人非同。
词曰“江城子”,时在2011年春,我在空间留下了注解:“时隔十余年后,于网页中偶见芳名,想起与伊人曾有一面之识。虽说音容毫无轮廓,记忆却非别人所说的泛黄胶片,反而感觉恍若昨天。留词为记。”
彼时我已从梨乡开发区中学调到市教育部门工作,词中所提到的伊人是我曾经第一个相亲对象。之所以有感而发,草就词一首,是在浏览教育门户网站设置的业务交流栏目时,无意中见其芳名,一时感触万千,慨叹白云苍狗,世事变迁……
现在读来,似乎充满了诗情画意,其实,真实的相亲感觉,却大都是羞于启齿,个中滋味,往往五味杂陈,无法言表。
在我人生履历中,确确实实相过三次亲,尽管时至今日,我跟三位相亲对象再未曾有过第二次谋面,但,记忆不会死亡。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相过亲,不算什么丢脸之事。不经意间,就会有记忆的印迹复活开来,如同跃动的音符,偶尔会泛起一丝涟漪,留下一点思绪,一种念想,一声回响……
文章插图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一众大中专师范毕业生还是很受优待的,可以享受到分配至各色中小学校任教的殊荣。不幸的是,那时的教师待遇实在令人汗颜,颇有点马尾提豆腐的感觉,尤其是在国企工人面前,那是要矮上三分的。于是,就有不少的男“园丁”不甘于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选择了下海捞金,美其名曰“停薪留职”。这其中成功者不乏其人,想来大约也有被淹死的吧?我没统计过,自然无从得知。都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倘年至二十四、五尚未婚恋,那就会被贴上大龄男女的标签,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更不用说父母亲人们心急如焚的心情啦!那个时代的大龄男女都无法忘记,每年春节回老家四出拜年和走亲访友的尴尬:怎么还没谈对象呢……仿佛我们有什么缺陷似的,往往都是无言以对,只能打个哈哈漠然置之,心下却是老大的不自在。
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终身大事,马虎不得,早日抱得美人归,这是大龄男士们做梦都在想的事。奈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工作虽体面,架不住囊中羞涩,正儿八经的国企女工那是不屑一顾的,即令是同行女教师或是医生护士, 也不再惜文教卫生是一家的口号,因而肥水流到外人田。当然,也有不少男园丁蠢蠢欲动,用同事调侃一位师兄的话说,拿了农村里用来拾柴禾的耙子,到附近学校耙了一个遍,最终还是竹篮打水。若是国企的男工人,却可以尽情挑肥拣瘦的,谁叫他们的工资待遇是我们的三四倍呢!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呐……
及至后来,经过一番选拔,我被借调到当地党委政府办公室从事文书工作,尽管工资待遇并未提高多少,但头顶着政府干部的头衔,足以令人艳羡前途无量而另眼相看啦。你想,本就端着铁饭碗,又是在首脑机关,工作上更加体面,在择偶方面,怎么地也得是吃“国家饭 ”才行。当时,我对教师和医生一直都是情有独钟的。奈何,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以至于迟迟没能牵手成功。
向来自信自己虽说“帅的不重”,但从小到大,一直属于那种品学优秀的青年,始终认为男儿何患无妻,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拿下心仪的女孩。在经历了几次不温不火若即若离的探求之后,面对热心人牵线搭桥时,就渐渐放下了内心的抵触。暗自思忖:试试又何妨?身边不是有不少成功的先例么?说不定真的就无心插柳柳成荫了呢。
文章插图
于是,就有了三次相亲的经历。
- 配乐散文:人生,悟透了,也就释然了
- 散文诗秋 ·之私语
- 散文《故乡的柿子树》杨利都
- 故事:散文《第一次步行下乡》陈久平
- 故事:散文《小时候的年味尽在年画中》陈久平
- 齐鲁晚报壹点号胶东乡土风情散文推荐系列朱全吉|人到浮来福自来
- 扈学秋散文:心情不快左右为难的防疫捐款
- 齐鲁晚报壹点号胶东乡土风情散文推荐系列:马兆伦|烟台的海
- 高朝先:浅谈宋诗散文化特征 对当代诗词创作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 「希音东听德爱声」散文,女儿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