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从《多宝塔碑》到《罗婉顺墓志》:颜真卿的楷书风格( 三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6 《东方朔画像赞》
与《郭虚己墓志》和《多宝塔碑》相比 , 《东方朔画像赞》的点画更为浑厚饱满 , 尽管保留了前述的那些笔画特征和大部分装饰性的动作 , 但后者已不再着力表现形态妍美、法度森然的点画形态 。从结体看 , 《东方朔画像赞》大体与《多宝塔碑》相似 , 中宫紧凑 , 但其中的个别字却透露出一种颜书之后风格的变化倾向 , 即结字由“内紧外松”逐渐走向“外松内紧” 。“内紧外松”不难理解 , 是指结字中心各部分彼此相向 , 互相凑吻 , 其余四周笔画则各依其势向外伸展 , 这是最常见的结体形式 , 俚语评书法常说“字写散了” , 往往就是指字没有依照这种结字方法 。而所谓“外松内紧”则与前者相反 , 往往在字形的整体外轮廓上显现出较为平正规整的形状 , 但字形内部却互相欹让留空 , 并不凑吻 。这种结字法在汉印字法中最为典型 。以《东方朔画像赞》字例而论 , 依照通常的结字习惯 , “遥”(图7-1)的走之底稍显过小 , 但这样却保证了其字整体外轮廓的方整 , 同时走之底的前两笔与“?”向背而生 , 姿态颇为奇古 。“路”(图7-2)的撇捺两画囿于界格并未完全舒展 , 下面的“口”字遂并未紧贴上半部分 , 而是与撇捺拉开了一定距离 ,以照顾下方底线的平齐 , 字中得以存有“留白” 。这种结字方法在之前的《郭虚己墓志》和《多宝塔碑》中几乎难觅踪迹 , 但在《东方朔画像赞》之后的楷书作品中却俯仰皆是 , 如《麻姑仙坛记》中的“颜”、“旗”(图8-1、图8-2) , 《八关斋功德记》中的“武”、“师”(图9-1、图9-2) , 《元结墓表》中的“颜”、“浮”(图10-1、图10-2)等 , 无须更作赘举 。
书法字画|从《多宝塔碑》到《罗婉顺墓志》:颜真卿的楷书风格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7-1 《东方朔画像赞》的“遥”
书法字画|从《多宝塔碑》到《罗婉顺墓志》:颜真卿的楷书风格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7-2《东方朔画像赞》的“路”
书法字画|从《多宝塔碑》到《罗婉顺墓志》:颜真卿的楷书风格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8-1《麻姑仙坛记》中的“颜”
书法字画|从《多宝塔碑》到《罗婉顺墓志》:颜真卿的楷书风格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8-2《麻姑仙坛记》中的“旗”
书法字画|从《多宝塔碑》到《罗婉顺墓志》:颜真卿的楷书风格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9-1《八关斋功德记》中的“武”
书法字画|从《多宝塔碑》到《罗婉顺墓志》:颜真卿的楷书风格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9-2《八关斋功德记》中的“师”
书法字画|从《多宝塔碑》到《罗婉顺墓志》:颜真卿的楷书风格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10-1《元结墓表》中的“颜”
书法字画|从《多宝塔碑》到《罗婉顺墓志》:颜真卿的楷书风格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10-2《元结墓表》中的“浮”
这种结字变化的趋向在《画像赞》之后的《郭家庙碑》(图11)与大字本《麻姑仙坛记》(图12)之间更能清晰地由作品整体上体现出来 。颜真卿时代的楷书碑刻书写有所谓的纸写、绢写和直接书丹上石之分 , 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 , 书写时大多会受到有形或无形的界格限制 。对于相同的方形界格 , 《郭家庙碑》整体字形尚取长势 , 但到了《麻姑仙坛记》 , 则给人以颜氏一下笔就欲填满界格 , 因此长笔画都没有向外伸展之感 。我们也可以从“行距感”上来验证这一点 。常见的字帖多为剪裱本 , 即将原拓裁剪重新装池成册者 , 或许原拓的字际关系不能完全在剪裱本上重现 , 那么只需一比较《多宝塔碑》与《大唐中兴颂》《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图13~图16)的原石即可发现这种字形由长而方带来的行距逐渐减小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