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鸭脖29年转型路,武汉美食名片搭上新电商一年销量翻6倍
如果问武汉本地人哪家的鸭脖子最正宗 , 精武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品牌 。
鸭脖作为小吃正式出现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老汉口精武路 , 精武鸭脖故此得名 。 到2003年的鼎盛时期 , 千余米的精武路就有几十家鸭脖店 , 整条街飘散着卤鸭脖的香味 , 家家门前排起长队 。
精武鸭脖也由此名声大噪 , 与武昌鱼、热干面等一起被称为武汉美食名片 。 但尔后的十多年 , 精武鸭脖却经历了商标之争 , 被后辈们追赶 , 换道新电商拼多多超车 , 因疫情按下暂停键 , 最后又涅槃重生的跌宕过程 。
而这其中 , 不得不提的就是“精武”品牌持有人苏德涛和他“永不放弃”的精神 。
从不放弃 , 把鸭脖从武汉精武路卖到加拿大
2004年以前 , 精武鸭脖在武汉虽然家喻户晓 , 但售卖方式仍以小作坊散货为主 , 无法远销 。 “市面上没有袋装精武鸭脖出售 , 如果能首开先河 , 一定不愁没市场 。 ”当时刚从加拿大回汉创业的苏德涛发现这一痛点后决定投身鸭脖产业 。
文章插图
▲苏德涛(左)试制出鸭脖真空包装技术让武汉鸭脖实现了长途批发和销售的可能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干就干 , 经过近半年实验 , 在食品专家帮助下 , 苏德涛成功把食品真空包装技术应用在了精武鸭脖上 , 从而实现了长途批发和销售的可能 。 精武鸭脖也由此叩开了商超的大门 , 卖向了全国 。
解决完包装 , 还有棘手的品牌问题 。 在精武鸭脖走红前 , “精武”商标早在1996年就被一家天津公司注册 。 苏德涛经过长达5年的商标官司 , 从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商标局打到北京中院、北京高院 , 最后将“精武”服务类商标买下 , 让“精武”成功回归武汉 。
“商标拿回来后 , 就要让精武商标和精武品牌名正言顺地在武汉正式营业 。 ”苏德涛说 。 他开始在“精武”鸭脖卤制工艺上大胆创新 , 推出不同于传统红色 , 也区别于“周黑鸭”颜色偏深的本色鸭脖 , 但保留了精武鸭脖特有的回味 。
市场迅速给出回应 , 精武品牌逐渐与其它鸭脖拉开差距 , 并和周黑鸭、绝味牢牢占据武汉鸭脖市场前三甲 。 而在袋装系列鸭脖、鸭副卤制品领域 , 精武已在全省商超市场占比七成 , 到2015年精武在全国开设专卖店150余家 , 进驻商超1.5万家 。
文章插图
▲2014年8月 , 精武在加拿大成功推出“精武”首家海外店 , 随后 , 在美国、澳洲、东南亚等地相继尝试以授权合作的形式又新开了多家“精武”专卖店 。 (梅根 摄)
同时 , 精武还首次将武汉鸭脖店开往海外 。 2014年8月 , 精武在加拿大开店 , “温哥华门店当时每天销售额已突破3万元 。 ”苏德涛说 , 精武鸭脖对海外华人吸引力很强 , 一时间精武品牌名声大噪 。
抢回黄金时间 , 精武搭上新电商快车
精武路成就了精武品牌 , 却也一定程度上束缚住了精武鸭脖发展 。 其中典型当属 “水货”精武路鸭脖 , 据统计当时市场上带“精武”二字的鸭脖商贩达到2000家 , 在车站、人口稠密区的小店等流动场所推销 , 这些“水货”卫生环境不过关、原料来源无法追溯、质量缺乏管控 , “对精武鸭脖这个共有品牌产生很坏影响 。 ”苏德涛表示 。
与此同时 , 连年的商标之争又让精武错失黄金时间 , 业内人士曾分析 , 精武鸭脖行业较大的内耗问题给了鸭脖品牌们“可乘之机” , 在速度上精武已经落后一截 。
“武汉鸭脖当时已发展二十多年 , 本地市场已一片红海 。 ”苏德涛意识到 , 精武要想把失去的时间赢回来 , 必须寻找新的赛道 , 才有可能实现再度超车 。
文章插图
- 想吃麻辣鸭脖别再出去买,自己在家做,味道不输久久鸭,超简单
- 湖北最大的隐形富豪,靠鸭脖赚百亿,却把赚的钱都交给了自己妻子
- 在家自制麻辣鸭脖,没有添加剂吃的放心,简单方便一煮一炖,真香
- 做法|61岁厨师长, 教您流传29年的正宗扣肉做法和6诀窍, 真是人间美味
- 这家鸭脖店出事了,三批鸭货都检出亚硝酸盐超标,吃货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