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便”三大常规史上最全解读( 五 )

  • 减低:尿崩症等多尿患者、各种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等 。
【“血、尿、便”三大常规史上最全解读】6 尿液蛋白质(PRO)定性检查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泌尿生殖道炎症等 。
7 尿葡萄糖(GLU)定性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糖尿病、甲亢、怀孕后期等 。
8 尿酮体定性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糖尿病酮症算中毒、长期饥饿、怀孕剧吐等 。
9 胆红素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 , 药物如吩噻嗪可假阳性 。
10 尿胆原(URO)定性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溶血性或肝细胞性黄疸 , 阻塞性黄疸为阴性 , 药物如磺胺类药、吩噻嗪等可假阳性;亚硝酸盐、对氨基水杨酸可假阴性 。
11 尿亚硝酸盐(NIT)定性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等 。
12 尿白细胞酯酶(LEU)定性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结石及肾小球等病变 。
13 尿隐血(BLO)试验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道肿瘤、结石、结核等 。
14 尿显微镜检查
【参考值】
  • 红细胞<3/Hp;
  • 白细胞<5/Hp;
  • 肾小管上皮细胞偶见/Hp;
  • 鳞状或移行上皮细胞偶见/Hp;
  • 透明管型≤1/Lp;
  • 结晶少量(非病理性结晶:磷酸盐、尿酸、草酸钙结晶等) 。
【临床意义】
(1)红细胞(RBO)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性等疾病 。 如见到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 , 提示肾性疾病 , 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 , 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班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痔疮、前列腺炎、盆腔炎等、药物如别嘌呤醇、抗凝剂、环磷酰胺 , 青霉素、磺胺类药等 。
(2)白细胞(WBC)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急性肾盂肾炎、炎症、结石 , 膀胱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
(3)上皮细胞增多:肾实质损害时 , 如肾小球肾炎 , 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多;泌尿系统炎症时 , 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
(4)管型(CAST)增多:出现管型表示肾脏实质损害 , 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衷竭等 , 红细跑管型提示肾性出血;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膀胱炎则无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提示肾疾病恶化或进入晚期;脂肪管型多见于肾病增合征、慢性肾炎等、药物如卡那霉素、两性霉素B、头孢菌素等可使尿出现管型[2] 。
03 便常规检查
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理学检查和粪便有形成分检查 , 可初步了解消化系统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 , 以及间接判断胃肠、胰腺、肝胆功能状况 。
“血、尿、便”三大常规史上最全解读文章插图
1 颜色
【参考值】棕黄色
【临床意义】
粪便颜色变化可能的原因[4] 。
“血、尿、便”三大常规史上最全解读文章插图
2 量和性状
【参考值】
成人排便次数为3次/周~2次/天 , 有形软便 , 其量约为100~200g(干重约为25~50g) 。
【临床意义】
粪便性状变化的临床意义[5] 。
“血、尿、便”三大常规史上最全解读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