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合|“游皇城”事考——对元代一个演剧场合的考察( 二 )


四、仪仗、杂用人员,计有“八卫拨伞鼓手一百二十人,殿后军甲马五百人,抬异监坛汉关羽神轿军及杂用五百人”。以上人员中,“一百二十队金门大社”每队数目不详。估计人员不会少,当在数十人之上。几项相加,参加者当有数万之多,“首尾排列三十余里”,场面极为壮观。
关于这个壮观活动的具体过程,《元史》记载简明扼要:
至十五日,恭请伞盖于御座,奉置宝輿,诸仪卫队仗列于殿前,诸色社直暨诸坛面列于崇天门外,迎引出宫。至庆寿寺,具素食。食罢起行。从西宫门外垣海子南岸,入厚载红门,由东华门过延春门而西,帝及后妃公主于玉德殿门,外搭金脊五殿彩楼而观览焉。及诸队仗社直送金伞还宫,复恭置御榻上。
而《析津志》则更为详细:
于十五日早,自庆寿寺启行,入福隆宫绕旋,皇后三宫诸王妃戚畹夫人俱集内廷,垂挂珠帘;外则中贵侍卫。纵瑶池篷岛莫或过之。迤逦转至兴福宫,凡社直一应行院,无不各呈杂剧,赏賜等差。由西转东,经眺桥太液池,圣上于仪天左右列立帐房,以金绣文锦疙,捉蛮缬结,束珠翠软,殿望之若云錦绣谷,而御塌置焉。上位临轩,内侍中舍銮仪森列,相国大臣,诸王驸马,以家国礼,列坐下方。迎引幢幡往来无定,仪凤教坊诸乐工戏伎,竭其其巧艺呈献,奉悦天颜。次第而举,队子唱拜,不一而足。从历大明殿下,仍回延春阁前萧墙内交集。自东华门内,经十一室皇后斡耳朵前,转首清宁殿后,出厚载门外。宫墙内妃嫔媵嫱罟罟皮帽者,又岂三千之数也哉?可谓伟观宫廷,具瞻京国,混一华夷,至此为盛。其游止斯或就东华门而散会,实盖累朝故事不缺。近年唯太师右丞相脱脱奉旨,前后相游城二次。上位储黄,三宫后妃皆有赏赉,谓其劳于后事也。
综合以上记载,游皇城程序为:先将白伞盖从其所在的大明殿恭请至皇城南门崇天门,前有仪卫队仗开路,主持者当为前一日就参加白伞盖佛事的喇嘛教僧人。至崇天门后,与在门外等候的社直、坛面等汇合,南行至丽正门内的庆寿寺吃素食,食毕即开始游行。丽正门与宫城之间是著名的“千步廊”,四周是巨大的宫城广场,都城百姓在此聚观狂欢。
从庆寿寺以后的游行路线两则记载不同。据《元史》,当为庆寿寺出发,经“西宫门”外,沿着“海子”南岸绕行至宫城北门厚载门进入宫城。进入宫城后,沿顺时针方向向南,经东华门内,经延春阁阁门向西,经皇帝后妃所在的玉德殿,然后将白伞盖送还大明殿御座之上。这个记载没有说明游行的队伍由哪个门出去。
《析津志》没有说明从哪个门入皇城,只说“庆寿寺启行,入福隆宫绕旋”。按隆福宫为皇太后寝宫,在宫城西侧靠南,又经兴福宫向东,经太液池至皇帝帐房所在的“仪天”,仪天当为仪天殿,在太液池中瀛洲岛上。大明殿、延春阁是宫城内两处主要建筑,延春阁在大明殿北,“从历大明殿下,仍回延春阁前萧墙内交集”,说明先队伍先经延春阁,至大明殿,再回延春阁,应由宫城北门厚载门进人。经东华门内向北,经由十一斡耳朵由厚德门出。《析津志》没有说明在大明殿将白伞盖奉还御座的环节,这应该是一个疏略。
从上述记载看,游皇城的路线并不是完全固定的。不变的是,游行队伍必须经过主要宫殿和斡耳朵,并将白伞盖奉还至大明殿。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皇帝、后妃并不完全固定在一处宫殿。如上两则记载,一则皇帝在玉德殿,一则在仪天殿附近的斡耳朵。宫中的太子、皇后、或皇太后以及妃子也处于变动之中游行路线肯定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动。
但不管路线如何变化,游行的具体内容都包括游和演两部分。如前所述,游皇城参加的人员极为为庞大,首尾相连达三十里。而且“凡执役者皆官给铠甲袍服器仗,倶以鲜丽整齐为尚。珠玉金绣,装束奇巧”。场面极是壮观炫目。队伍前有兵卫仪仗,紧接着当为白伞盖和360座佛像坛面,每坛都有“佛像、坛面、幢幡、宝盖、车鼓、头旗”,其后当为120队社,最后是仪凤司和教坊司的乐人。游行队伍每到一处重要的地点,就会停下来依次表演一番。如《析津志》讲到游皇城队伍“迤逦转至兴福宫,凡社直一应行院,无不各呈杂剧”,而至皇帝帐房所在前则“迎引幢幡往来无定,仪凤教坊诸乐工戏伎,竭其巧艺呈献,奉悦天颜。次第而举,队子唱拜,不一而足”。如此边游边演须历遍皇城内所有重要的宫殿、斡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