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交礼仪中,行礼的方式已经不多见,正规场合下往往采用的是握手,如果更亲密一点的话也无非是拥抱。但在古代的社交场合中,行礼是一个十分严肃的事情,行什么礼,对方如何受礼,都是有讲究的。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古代的行礼种类很多,根据不同身份、场合而异。有拱手、作揖、长揖、打躬、跪拜等。在实际交往中,礼节施行又是双方之间的事,哪一方先行礼,哪一方后行礼,行礼方施礼后,受礼方是否受礼、如何受礼、如何还礼等等,也是一种礼节内容,而且情况相当复杂。我们可以从古代社会生活中举出一些普通的事例。
一
《醒世恒言》中有“陈多寿生死夫妻”一节中有这么一段:
“陈青的儿子小名多寿,抱了书包,从外而入,跨进作启,不慌不忙,将书包放在椅子之上,先向王三老叫声公公,深深的作了一个揖。王三老欲待回礼,陈青就坐上一把按住道:‘你老人家不须多礼,却不怕折了那小厮一世职福?’王三老道:‘说哪里话!’口中虽是恁般说,被陈青按住,只得臀儿略起了一起,腰儿略曲了一曲,也算是受半礼了。那小学生又向朱世远叫声伯伯,作揖下去。朱世远还礼时,陈青却是对坐,隔了一张棋桌,不便拖拽,只得也作揖相陪。小学生见过二位尊客,才到父亲眼前唱喏。”
文章插图
【古代社交中,不同身份场合应该如何行礼、还礼?】在这个场合中,作为晚辈的小学生陈多寿向长辈们行礼,这是最起码的礼节。示礼时,先向两个外姓长辈行礼,然后才到父亲眼前唱喏。那两位老者称他“作揖次第,甚有礼数”,又体现了他“先外后内”的一种礼节。
再说这几位尊长的还礼。陈多寿向王三老“深深作揖”即打躬作揖,表示非常礼敬,感动了这位老者,竟然要向小辈还礼。陈多寿的父亲怎能让他向儿子回礼,于是把他按住。这王三老虽未回礼,也不肯坐受全礼,因而略微起坐欠身,做为“受半礼”的表示。
陈多寿再向朱世远同样行礼作揖,他的父亲与他隔着桌子无法阻拦,朱世远还了礼,陈青只好“作揖相陪”,是对朱世远向他儿子还礼的回礼。这个场面,既涉及到不同辈分之间的行礼、受礼与还礼,也有同辈之间的回礼,而陈青的回礼,又有代儿子还礼的意思,其间的礼节,便包含了复杂的内容。
文章插图
二
行礼次序,卑、幼先施,是基本的礼俗,官方礼制对此也有规定。如明朝就规定,品官相见,低品级的卑者先施礼,高品级的尊者或答礼,或坐而受礼。“民间士农工商等平居相见,及岁时宴会拜谒之礼,幼者先施”。(《明史·礼志十·品官相见礼·庶人相见礼》)
受礼礼节中,受礼者对施礼者不作回礼表示,为受礼,或可称为“受全礼”,全部接受。一般是尊者接受比自己身份地位相差较大的卑者的施礼,如君与臣、父母祖父母与儿孙、主与仆等。
朝堂之上,皇帝接受臣子的跪拜而不还礼,在封建专制时代是天经地义之事,它是君为臣纲的伦理纲常在礼制上的一种体现,这种礼仪在各朝典礼中都有规制。
家庭内部尊长接受卑幼的行礼属于家礼,清代满族家庭的这种礼法尤为严格,如“新岁相见,卑幼于尊长必长跪叩首,尊长者坐而受之,不为答。首必四叩,至三,则跪而昂首,若听命者然,尊长以好语祝,乃一叩而起,否则不起也。”
官员之间如品级相差较大,品级高的尊者也受礼而不还礼,如明代的“品官相见礼”规定,品级相差四等,则“卑者拜下,尊者坐受”。官员退休还乡,“与异姓无官者相见,不须答礼”。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三种吉祥鸟的画法分享
- 5本超经典的古代言情文少女眉若远山,琼鼻樱唇,桃腮雪肤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不是古人不想,而是不能!
- 古代科举经历1300多年,六首状元仅有两位,他们谁更厉害
- 古代名妓出场费有多高陈圆圆66万,此女让如今明星为之汗颜
- 古代人可以对圣旨造假吗?答案当然是不行,这第一个字就造不出来
- 古代科举状元的书法作品
- 转射机、藉车、诸葛连弩:古代机关术精美绝伦,谁才最强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