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史事考

作者:马明捷《狸猫换太子》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兴起于上海的京剧连台本戏,情节曲折复杂,悬念丛生,表演艺术也很有特色,观赏性极强,因此,很快流行全国,特别是山海关外各城市,几乎没有一家戏院不以《狸》剧维持演出业务的。新中国成立后,连台本戏名声不好,《狸》剧被冷藏多年。九十年代,上海京剧院重新改编,三本演完,大受欢迎,一时不容易接受传统折子戏的青年观众,从连台本戏走近京剧,倒是一条捷径。《狸猫换太子》是根据清石玉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是咸丰时人,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说是道光时人)所著《三侠五义》第一回至第四十二回改编,有的情节吸收了元人(无名氏)杂剧《金水桥陈林抱妆盒》、明人(著者不详)传奇《金丸记》以及清人(石子斐)传奇《正昭阳》等。表现同一故事,京剧中另有传统剧目《遇皇后·打龙袍》,正净、老旦并重,以唱工为主,今世演者大都以裘盛戎、李多奎为圭臬。
 《狸猫换太子》史事考
文章插图
《打龙袍》金少山饰包公、吴德成饰王延龄、李多奎饰李后、姜妙香饰宋仁宗、马富禄饰陈琳除京剧外,徽剧、汉剧、湘剧、滇剧、川剧、河北梆子、秦腔、豫剧也都有同样内容的剧目。《狸猫换太子》中的主要人物李、刘二妃和包拯、宋真宗、宋仁宗等在历史上都实有其人。本文欲对照史料,考出他们的历史本来面目,并对剧中主要事件的真伪、虚实进行考证,把史与戏分辨清楚。戏中,宋真宗赵桓正宫无后,才颁下个刘、李二妃先生太子者封皇后的荒唐诏书,由此演出狸猫换太子的宫闱斗争。史实是刘氏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就被册立为皇后,李氏即历史上的李宸妃,《宋史》有她的“传”:李宸妃,杭州人也……初入宫,为章献太后(刘后)侍儿,庄重寡言,真宗以为司寝,既有娠,从帝临砌台;玉钗坠,妃恶之,帝心ト:钗完,当为男子。左右取以进,钗果不毁,帝甚喜。已而生仁宗……仁宗赵祯出生后,被刘后夺为己子,由她的亲信杨淑妃保育、护视。真宗死,仁宗即位,刘后为皇太后,李氏被封顺容(嫔妃的一级名位),放到永定陵(真宗陵墓,址在河南洛河至嵩山北麓一带)为真宗守陵。李氏处于先朝嫔御中,从无异常表示,别人也都惧怕太后,不敢说出真情。因此,仁宗一直不知道自己是李氏所生。明道元年(1032年)李氏病死,仁宗封她为宸妃。
 《狸猫换太子》史事考
文章插图
陈桂林、卢翠兰之《狸猫换太子》李宸妃二十四岁生仁宗,四十六岁病逝,二十二年中,不敢认(亦不敢言)亲生儿子为子,连抚育儿子的权力都被剥夺,足可见封建王朝宫廷之黑暗,人情之残酷。她的悲惨命运,当然也引起人们的同情。在她死后,刘后欲以宫女礼仪发丧,宰相吕夷简(宋初名臣吕蒙正之侄)提出应遵礼厚葬。《续资治通鉴》记载如下:……太后瞿然曰:“宰相亦预宫中事邪?”引帝(仁宗)偕起。有顷,独坐帘下,召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何与?”夷简曰:“臣待罪宰相,内外事无不当预。”太后大怒曰:“相公欲离间我母子邪?”夷简曰:“太后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则丧礼宜从厚。”太后悟,遽曰:“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简乃请治丧皇仪殿,用品礼殡洪福寺。又谓内侍罗崇勋曰:“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有司希太后旨,言月未利。时有诏欲凿宫墙以出丧,夷简求对,太后揣其意,遣崇勋问之,夷简曰:“凿垣非礼,丧宜自西华门出。”太后复遣崇勋曰:“岂意卿亦如此!”夷简曰:“臣位宰相,理当廷争。太后不许,臣终不退。”崇勋三反,太后犹不许。夷简正色崇勋曰:“宸妃诞育圣躬,而丧不成礼,异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谓夷简今日不言也。”崇勋惧,驰告,太后乃许之。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病死,仁宗终于知道了真情。《续资治通鉴》仅记“皇太后既崩,左右以宸妃事闻者”;《宋史》较详,云:“章献太后崩,燕王(可能有误,燕懿王赵德昭早死)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史纲评要》载荆王元俨(太宗第八子,朝内、外称八大王,仁宗朝赐赞拜不名,又赐昭书不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戏曲中的赵德芳在历史上并无八贤王封号,戏曲中把这位八大王赵元俨的一些事情移到了德芳身上。元人杂剧中,仁宗降生后被太监陈林,宫女寇承御送出宫去,就养于八大王府中)言:陛下出自宸妃,妃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