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共建人文湾区”的要求,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共同主办,广东省博物馆、香港艺术馆、澳门博物馆联合承办的“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展览,于2020年12月4日-2021年4月11日在广东省博物馆首展,后续将相继在香港艺术馆、澳门博物馆巡展。
该展览是“2020年度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的重点项目”,是粤港澳文化合作机制建立后三地文化交流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是三地文博界继“东西汇流——粤港澳文物大展”“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之后的第四个重要文物大展。该展览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推动三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文化旅游交流合作,为促进三地持续繁荣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文化支撑。
1 选题策划紧扣时代主旋律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世界了解中国首先是从丝绸开始的。尤其是明清时期,丝绸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经粤港澳湾区运销世界各地,延续发展了“丝绸之路”的荣光。丝绸外销,见证了粤港澳三地手工业的发展和贸易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是大湾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桥梁,是推进世界丝绸贸易的重要枢纽。因此展览以“讲好湾区故事,共建人文湾区”作为策展理念,通过遴选粤港澳三地文博单位代表性展品166组211件,从湾区旧貌、丝绸外销、世界变局、今日湾区四个层面抽丝剥茧般地讲述外销丝绸前世今生的故事。展览的第一部分“湾区旧貌”,通过一系列古地图和描绘粤港澳三地港口风光历史绘画还原16-19世纪中前叶粤港澳三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枢纽地位。第二部分“丝绸外销”是展览的主体和重点,从丝绸生产织造的流程到不同制作工艺的外销丝绸精品,生动再现了中国丝绸作为品味、时尚和地位的象征在西方上流社会风靡一时、备受追捧。第三部分“世界变局”讲述丝绸外销对世界和中国产生的影响。丝绸在中国对外交往的舞台上曾经流光溢彩、熠熠生辉,也曾历经坎坷,饱受磨难,中华民族艰难走过屈辱的百年世纪灾难。第四部分“今日湾区”讲述丝绸刺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为塑造、丰富湾区的文化内涵,增强、提升湾区的文化软实力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城记”展览既是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积极回应,也是广东省博物馆打造“外销艺术品”展览系列品牌的一项重要成果。清代外销装饰艺术品是广东省博物馆的特色收藏,因为这类藏品是丝路帆远、贸易繁盛的见证;也是东西相遇、文化交流互鉴的产物;它们精工巧做,又是“中国工匠”精神的体现,因此收藏、研究、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遗物是广东省博物馆重要的展览策略之一。围绕着这一展览策略,广东省博物馆举办过以“异趣﹒同辉”为主题的清代外销装饰艺术品综合性展示,也相继举办过广彩、广珐琅、广作家具、外销扇、外销瓷等专题展示,外销丝绸作为清代外销装饰艺术品的一个重要类别,自然也成为广东省博物馆展览策略之下的又一个原创成果。
“三城记”展览也是广东省博物馆践行“学术粤博”发展战略的一项亮眼成果。该展览选题是2017年度《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专题研究重点课题《广州十三行时期外销织绣品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GZZ06)的最终研究成果;是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广州十三行中外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1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是广东省博物馆“外销艺术品研究中心”在构建学术研究平台、做强优势研究领域方面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2 精准诠释,打造多感知的观展体验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岭南文化是其根脉,海洋文化是其特质,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积极进取是粤港澳大湾区共有的人文精神。展览以外销丝绸为切入点,讲述同根同源的粤港澳湾区在连接古今海上丝绸之路和推动贸易全球一体化中的贡献和作用。因此本次的展览形式设计紧扣“湾区”和“丝绸”两大概念,精准诠释展览主题,打造多感知的观展体验。
- 2021年贺岁金银纪念币设计手记
- 走上云端!“文化同根、一脉相承”2020聊城非遗展在台北开幕
- “哲思者”张未:马啸《80\90策展人新势力崛起?》系列
- 视界·手记丨陈嘉映谈科普阅读
- 傅高义与新民晚报还有一个未完成的约定|记者手记 | 傅高义
- 同根|同根同源,同愿同行!首届岭南佛教文化节在穗举行
- 巧妙|《局中人》:巧妙的戏剧矛盾冲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策展人|德国首都柏林顶着逆天疫情开幕的《伤痕与年轮》美术展
- 林书传|“开放者”林书传:马啸《80\90策展人新势力崛起?》系列
- 古诗|视界·手记丨“古诗带你去探秘”,让人脑洞大开的古诗启蒙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