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幕戏剧,每一部小说的展开,都有其特定的矛盾点。有了矛盾,才会有冲突;有了冲突,才可以有解决问题的台阶下。这样,戏才能拉开帷幕。
近期有一部很火的热播剧叫《局中人》,这部剧的剧情十分紧凑,里面的人物也都个性分明,整体铺排十分吸睛。这部电视剧的剧情能够合理的展开,得益于它的编剧给剧中的人物找到了特别巧妙的矛盾点。
以这部电视剧的两大男主角沈林和沈放来说,他们的身份有三重对立,这要归功于作者的匠心独运。
文章插图
一、国民政府与日伪政府的对立冲突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前,中国曾经经历了一段最为黑暗的时光。当时的中国,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不聊生。日本人为了能够以华制华,在1940年扶持汪精卫上台,成立了一个“伪国民政府”——史称汪伪政权。汪伪政权为首的是一部分在当时投靠了日本人的中国国民党党员,它是从国民党政权里分裂出去的一部分。
文章插图
汪精卫政权当时成立于南京,我们知道国民党政权本来也在南京,只不过因为战争的关系迁都到了重庆。日本人称当时的汪政府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但这个政权没有的得到重庆方面的承认。从这个角度看,国民政府与日伪政府的冲突是先天存在的。而在当时,沈放就职于日本人成立的伪政权,他是政治保卫科的主任,在表面上他就是为日本人做事的汉奸头目。他的大哥沈林则供职于当时的重庆政府,是中统局的一员。本是亲兄弟,却各为其主,因着当时重庆和汪伪的关系,两兄弟自然而然就站立到了对立面。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看,汪精卫政权是日本人以华制华的阴谋,日本在当时的侵略手段是残忍的,当时广大的中国民众纷纷站起来反抗。所以汪伪政府实则是在与全中华儿女对立,所以在汪伪政府就职的官员们都是当时中国国民的敌人,沈放在表面的身份就决定了这个矛盾点的存在。
从这里可以看出,编剧的铺排十分用心,他笔下的两大主人公,本是同根生,却不得不站在彼此对立面。这其实是处在不可逆的时代潮流下的悲情。
二、军统与中统、保密局与党通局的对立冲突
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日本投降,汪精卫政府倒台了。沈放却回到了重庆政权的怀抱,原来,他是国民党军统局派去汪伪政府执行潜伏计划的特工。经过层层甄别,沈放暂时获得了认可,回到了当时的国民党军统局,做了一个特派专员。这个时候,他的大哥沈林也因为屡屡立功的关系,升职成为当时国民党中统局的处长。
国民党的军队一直存在着派系林立的问题,这是资本主义从根本上带来的弊端,也是由于当时收编的军队太过杂乱造成的。国民党的军统是培养特工的军队体系的组织,国民党的中统同样是培养特工的存在,但它归属于政府体系。我们说一山难容二虎,同样都是做特工情报工作的两个部门,难免是憋着劲儿的。更何况当时国民党的军队和政府也只是表面上没有矛盾。
后来,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国民党军统局被改组更名为了国民党保密局,没多久,国民党中统局被改组更名为了国民党党通局。改名字是换汤不换药的事情,该有的矛盾还会有,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打个比方,两个人是死对头,这样的关系并不会因为两个人都改了名字而得到缓和,改名字不能解决本质问题。
这个时期,国民党的军队系统腐败成风,保密局是调配军队的部门,自然顺风而行。而国民党党通局却是为了党政调查而存在的部门,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反贪腐,查贪腐。一个要贪腐,一个要治贪腐,这种矛盾本来就是不可调和的。再看两位主人公,沈放这时已经做了保密局一处的副处长,后来更是成为了一处的代理处长。大哥沈林则是交通局党政调查处的处长。
- 中央戏剧学院美女王秋紫
- 面对来者不善,不如学学圣人王阳明如何巧妙应对?
- 郑州戏剧界的“孟夫子”,为何说“越被质疑越心平气和”?
- 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创造主流丨专访沉浸式戏剧《迴家》监制陈皆理
- 大麦戏剧年终企划Vol.3寻找现实中的奇迹
- 她是戏剧大师曹禺之女,她的话剧佳作即将来青!
- 文盲—朱元璋吟诗上联,群臣不敢还是不会刘伯温作何巧妙回答
- 闽剧清音余妙绕梁,霞浦戏剧进校园活动走进机关幼儿园和民族小学
- 古人房中的“奇技淫巧”做工巧妙,就算利用现代手段,也比不上
- 《我的理想生活》收官老舍戏剧节,主创年龄平均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