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11月29日,第五届“琦君散文奖”颁发。祝勇《故宫六百年》获得“作品奖”。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面对每一个建筑空间,我也只能选取一个时间的片段(当然是我认为重要的片段),让这些时间的碎片,依附在不同的空间上,衔接成一幅较为完整的历史拼图。”在新书《故宫六百年》中,作家、学者祝勇这样写道。
这是祝勇关于故宫的第八本书。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十年里,他先后写了《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故宫的古物之美》(一二三册)、《在故宫书写整个世界》,以及两卷本《故宫六百年》。
今年恰逢故宫600年华诞,市场上出现了好几本题为《故宫六百年》的著作,但祝勇的书与众不同——不是帝王家史,不是龙椅背后的猎奇,而是呈现人性温度之作,它以平视的眼光,更多关注故宫中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生命的疼痛与哀伤。
除了书写和学术研究,祝勇还是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身体力行,不断通过电视纪录片、综艺节目等新方式向全世界传播、推广故宫。从央视12集《故宫》(2005年播出)、《故宫一百》等等,到如今讲述“故宫文物南迁”的纪录片,一个个项目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故宫里的生活很宁静
张英:曾有一段短暂时间,你在北京作协当专业作家。是什么契机,又让你选择了故宫?
祝勇:当专业作家是我长久的一个渴望。去故宫则是赴美归来后,有幸读了刘梦溪先生的博士。201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故宫学研究所。此前我陆陆续续写过一些关于故宫的文章,与故宫博物院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互相比较了解。最终得益于郑欣淼老院长和李文儒副院长,读完博士后,我就进了故宫博物院。
此前,我无数次去过故宫,作为合作者和作者,在故宫出版社出过书。但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进入故宫博物院,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难得的机会。我的师母、刘梦溪先生的夫人陈祖芬老师说,你去了一个最适合你的地方。
张英:作为研究员,在故宫中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祝勇:其实很平静,或者说平淡。曾经有电视台想拍我在故宫里的工作状态,我说你不要拍,因为没什么可拍的。不像《在故宫修文物》那个纪录片,故事挺炫的,有很多技术。我们就是在办公室里坐着,每天对着电脑。需要一些史料,或者提取一些文物的影像,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除非是特别需要的时候,才会到仓库现场什么的。
我在图书馆待的时间比较多。故宫博物院内部有一个图书馆,在寿安宫,一个两进的四合小院里,非常安静。我可以看《四库全书》,几千卷占满了一间一间屋子的书,被压缩成影印版。这样的资料,只是我们图书馆里的沧海一粟。
我非常喜欢故宫的这种安静。在这里,永远有你不知道的东西。偶尔在院里走路,会遇上哪位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故宫里各门类的专家都有,每个学者都有他的领域。“所见皆是师”,而且互相非常平等,不论老幼,不论地位高低,和谐友善。对我来说,这是特别好的滋养。我特别珍视故宫这个环境,觉得很温暖。
正常的学术研究和写作不会火爆,也火爆不了。但静水流深,很安静很长远。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状态,我特别喜欢这个状态。
张英:听上去真让人羡慕,有点像传统书院的日常生活。但如何将它与写作相结合呢?
祝勇:写作要向内在去挖掘。离得近了,观察、思考会更近一些。比如《故宫六百年》里我写到慈禧,中国被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最黑暗的深渊,慈禧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近距离观察,会有更多视角,会更加细致。
- 世界顶级科学家姚期智:71岁放弃美籍,如今已回国培养顶尖人才
- 这六位仙佛是西游世界真正的大佬玉帝如来佛祖只能算晚辈
- 日本有百鬼夜行, 英国有吸血鬼, 中国有什么?
-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在《探世界》里,两个男人也演了一出好戏
- 世界上最矮的人,身高堪比婴儿,和世界最高之人站在一起会怎样?
-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他是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宋氏三姐妹是其后人
- 专家花费三年修复故宫龙椅,为啥一次都不敢坐原因让人意外
- 《高山之巅》编剧毛剑锋:走进王新法的内心世界 用艺术的力量感染观众
- 封印海底世界!木雕+树脂完美呈现海洋神秘
- 互宠甜文:《全世界都以为大佬她没背景》,多马甲团宠,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