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的东晋,为何没能收复中原,反而走向灭亡( 四 )


三国两晋南北朝|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的东晋,为何没能收复中原,反而走向灭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386年北方局势
苻坚死后 , 拓跋珪在牛川(呼和浩特)重建代国 , 并在后来自立为帝 , 改国号为魏 , 即后来统一北方的北魏 。驻守西域的前秦将领吕光 , 在得知苻坚死后 , 自己为王 , 建立后凉 。鲜卑乞伏氏的西秦、氐族杨氏的仇池等也纷纷自立 。而这一切 , 距离那个一统中原 , 兵甲百万的前秦 , 仅仅不过三四年 。
胜利的东晋 , 走向加速灭亡
在淝水之战中 , 以谢安、谢玄、谢石为首的陈郡谢氏获得了极大的声望 , 而东晋又有“王与马共天下”的优良传统 。晋孝武帝司马曜担心谢氏坐大 , 而威胁皇权 , 于是利用谯国桓氏和陈郡谢氏的矛盾 , 排挤谢氏在朝中的势力 。谢安作为东晋名士 , 有着淡泊名利的情结 , 不愿争权而主动退出 , 孝武帝胞弟司马道子顺利掌握朝中大权 。随着谢安的逝世 , 谢玄在北府军中也独木难支 , 被调派为会稽内史 , 退出权力中心 。
三国两晋南北朝|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的东晋,为何没能收复中原,反而走向灭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晋女诗人谢道韫 。唐诗《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即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
孝武帝死后 , 东晋朝中形成了三股势力:掌控朝廷的司马道子 , 掌控北府军的兖州刺史外戚王恭 , 掌控长江上游西府军的荆州刺史桓玄 。而在淝水之战中崛起的刘牢之成为三方争夺的对象 。
397年掌握北府军的王恭率先发难 , 起兵清君侧 , 虽然王恭达到了清除异己的目的 , 但刘牢之因为在王恭手下不受重用而“深怀耻恨” , 被司马道子收买 。当王恭准备故技重施再次起兵之时 , 刘牢之反戈一击 , 王恭很快兵败被杀 。刘牢之也顺利取代了王恭的位置 , 但刘牢之武人出生 , 即使身居高位 , 依然不能服众 。
三国两晋南北朝|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的东晋,为何没能收复中原,反而走向灭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牢之及北府军在镇压孙恩、卢循起义中 , 迅速成长
桓玄在王恭兵败后 , 率荆州兵冲到建康(南京)城下 , 要求朝廷诛杀叛上的刘牢之 。最终在朝廷的维护下 , 桓玄才息兵退回荆州 , 但这次兵谏也促使朝廷决心要诛灭桓玄 。
三国两晋南北朝|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的东晋,为何没能收复中原,反而走向灭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晋明帝时期 , 桓温(桓玄之父)独掌朝政 , 发起三次北伐 。成为桓玄控制西府军的政治资本
402年 , 朝廷派刘牢之为征西将军 , 讨伐桓玄 。面对刘牢之的讨伐 , 桓玄派刘牢之的舅舅劝刘牢之放弃对朝廷的效忠 , 转投入桓玄的麾下 , 成功后共享江山 。刘牢之 , 一来害怕桓玄的英名 , 二来担心自己势大后 , 步王恭的后尘 , 于是叛变加入桓玄 。
三国两晋南北朝|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的东晋,为何没能收复中原,反而走向灭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桓玄在刘牢之的叛变下攻克建康 , 建立桓楚
桓玄在刘牢之的倒戈下 , 迅速击败了司马道子 , 并将刘牢之调离北府军之位 , 夺了他的兵权 。发现上当受骗的刘牢之决定反叛桓玄 , 可当他把自己的计划和部将说时 , 再也无人支持 。参军刘袭说到:“事之不可者莫大于反 , 将军往年反王兖州 , 近日反司马郎君 , 今复反桓公 , 一人三反 , 何以自立 。”
三国两晋南北朝|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的东晋,为何没能收复中原,反而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