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集散化小仓库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到北魏末年,北方文化发展已经赶上甚至超越南方,南朝梁正值北魏后期,北方的才子魏收、邢子才被认为文采与南人文坛领袖沈约、任昉相当。听说北人温子升的文采,梁武帝曾感叹道“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恨我辞人,数穷百六。”南朝梁陈庆之出使北魏归来后,向友人感叹道:“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之后,北方胡族治下,华夏文化也渐渐达到烂熟的地步。
文章插图
引言:中国古人自称“华夏”,而将周边的族群称作“夷狄”。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身为夷狄的胡人在华夏故地建立政权,这时便牵扯到统治合法性的问题。那胡人君主为塑造其合法统治中原的形象,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文章插图
一、入华胡族的难题中国历史在西晋时期,走向了低谷。自西汉末,不断有少数民族在中原王朝政策的驱使下迁入汉地,被分散在各地,慢慢形成一股股强大的势力。但长期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甚至受到打压。西晋司马氏从曹魏手中夺得天下,鉴于曹魏限制宗室反而使自己顺利夺权,大加分封。但晋惠帝是个白痴,没能力控制朝政,各种势力争权,引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后期,各王纷纷引少数民族势力作为援手。但这些民族很快独立,自己建立政权。与中原的汉族政权进行角逐。这些胡族主要为“匈奴、羌、羯、鲜卑、氐”,史称“五胡入华”。
文章插图
(傻皇帝 晋惠帝)二、入华胡族的心理战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蛮族入侵后出现一种现象,胡族虽统治了中原地区,可是汉人却不认同非华夏天子的统治,甚至胡人自己在心理上也有文化劣势感。自西周以来,周人发明“华夏”与“夷狄”的概念,强调华夏天子才能成为天下之主,夷狄只能臣服华夏,作为附属。这一观念,不仅被汉族认同,被历代中原王朝所鼓吹。周边族群在没有形成自身系统文化的情况下,与汉族交流,慢慢也被这种观念浸染。于是,胡族君主为跳出这一困局,塑造自己的合法地位,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文章插图
(匈奴人)
文章插图
三、入华胡族的汉化五胡进入中华,不再像秦汉时的北部少数民族匈奴只是专注于掳掠抢劫,中原强就归顺,中原弱就背叛。胡人有了更大的的野心,即在中原地区建立起自己长久的统治。他们虽为称帝找到了历史依据,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原来中原地区的统治者晋皇室虽被赶到了南方,但晋室在华夏故地具有良好统治基础,且延续了华夏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追思。为强化自己在汉地的统治,胡族统治者重用汉族士人,移风易俗,进行汉化改革。通过这些树立自己的正统形象,以应对南方的威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北魏孝文帝 影视剧形象)鲜卑族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后,实行更深程度的汉化措施。北魏孝文帝颁布彻底的汉化政策。文化上,改姓氏、提倡鲜卑皇室与汉士族通婚,划定鲜卑贵族与汉族上等士族的门第、禁止穿胡服、强制说汉语。政治上,迁都于华夏名都洛阳,进行官制改革,从中央到基层建立汉式的管理机制。经济上,把少数民族部落酋长拥有土地的领主督护制改为均田制。北魏成为了复兴中国传统政治的旗手。
- 武侠|鲁智深武松没有动手除掉梁山七个恶人,是打不过,还是打不得?
- 度数|古人能“千杯不醉”,是酒量好,还是酒度数低?网友:想回到古代
- 服饰|明代官员服饰独具传统特色,其中一项还是专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大佬|看过《悉尼往事》,追过《慈悲城》,还是被初这部黑道大佬文圈死
- 榫卯|70多个零件组成的橄榄核雕您见过吗?而且还是榫卯结构
- 白狮子头|纠结金刚选红皮还是黄皮?其实你根本就不会区分!
- 经济繁荣|宋朝经济繁荣的内在洞里究竟为何?来自于政治,还是人民
- 文玩|别听忽悠,不管什么文玩,产地这个事儿还是自己拿主意!
- 外交|宋朝的经济是如何走向繁荣的?凭借外交,还是内政?
- 设计|这还是我认识的彩妆包装吗?设计得也太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