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论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的版本、主题与民族性

论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的版本、主题与民族性*彭建华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莎士比亚的历史剧都是拉丁式的五幕剧,生动地叙述了历史上的战争故事。它们基本遵循都铎王朝的历史观念及其偏见,这些历史剧的主题是强化亨利七世以来的“都铎王朝的神话”,或者建构英国的民族性。
关键词:历史剧;都铎;民族性
历史大事(例如王权更替)对于当代总有一些特殊的意义,英法百年战争、红白玫瑰战争主要源于英格兰的王权之争,而争夺王权的历史事件对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末期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1623年赫闵和康代尔在第一对开本中把英国安茹王朝、金雀花王朝、都铎王朝历史题材的作品被划分为历史剧(除开《李尔王》《麦克白斯》和《辛白林》),这仅仅是基于某种经验和习惯的标准,例如,一般的是讲述历史战争故事,历史上的重大人物在社会动荡中的作用,和对历史事件、国家命运的关切,甚至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伊丽莎白晚期普遍的社会焦虑引发了英国历史的反思,英国(尤其是伦敦)舞台上出现了较多历史剧,显然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也染上了最鲜明的时代色彩。
对历史事件的叙述/阐释必然包含对社会生活、民族文化的评论,历史剧(History Play, or Chronicle Play)总是包含特殊的文化认知框架,它或多或少再现历史事件的细节,莎士比亚则巧妙地建构了“都铎王朝的神话”的结构,且较多融合了悲剧和喜剧的成分,例如《亨利四世第一部》中的福尔斯塔夫就是一个喜剧性的虚构形象,《亨利五世》以快乐的婚礼结束。[1]
一、第一对开本中的历史剧及别的版本【 民族性|论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的版本、主题与民族性】除开《爱德华三世》(The Raigne of King Edward the Third, 1596)莎士比亚的第一对开本包含10 个历史剧。[2]E. M. W. 蒂利亚德认为,《亨利六世》第一、二、三部和《理查三世》构成了“第一四联剧”,《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第一、二部和《亨利五世》构成了“第二四联剧”。叙述英法百年战争时期的7个戏剧包括《爱德华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第一、二部、《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第一、二部,叙述英国玫瑰战争的2个戏剧包括《亨利六世》第三部、《理查三世》。[3]
莎士比亚的11个历史剧始于中世纪的英格兰安茹王朝第三位国王“失地”约翰(John Lackland, 1166-1216)到文艺复兴时期都铎王朝第二位国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 1491-1547),英国的地域范围被确定为整个不列颠,不再包括英格兰王室在法国的领地。从1066年诺曼底征服和1154年安茹征服以来,英格兰王室和其他法裔贵族一直在法国拥有自己的领地,这些封建领主有义务对法国国王效忠誓死,换言之,英格兰与法国在封建制度下远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国家,从语言、民族、法律、王权到领土,二者往往是交错而纠结的。除开1216-1217年法国王太子狮心路易(Louis VIII the Lion, 1187-1226)宣称是英格兰国王,到英法百年战争结束时,法国收复了所有英格兰王室和别的贵族在法国的领地,使得英格兰成为一个在地理上独立国家,法国称之为“兄弟国家英格兰”(Brother of England)。更主要的是,把不列颠群岛作为的整体英国,是都铎王朝时期主流的历史观念和被普遍认同的国家观念。
(1)《约翰王》(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Iohn)可能创作于1596 -1597年,1598年米尔斯《智慧的宝库》已经提及该剧,该剧首次刊载于1623年第一对开本中,却一直没有在书业公会登记注册。《约翰王》主要是从另一个历史剧《困窘的约翰王》(The Troublesome Reign of King John, 1598)改写而成的。霍尼格曼也认为二剧有着密切的联系,莎士比亚对故事做出了艺术性的重构。[4]肯尼斯·缪尔指出,《约翰王》与《困窘的约翰王》只有部分的重合。[5]
在英法百年战争时期,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三世、亨利五世是英格兰历史上国家实力最强大的二个时期,不列颠处于短暂的和平时期,尤其是英格兰国王实现了对威尔士、爱尔兰的宗主权,并加强三者间的和平交往。《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第一、二部和《亨利五世》被称为“亨利亚德”(the Henriad)。它们主要是的历史事件叙述是不列颠的趋向统一和民族引为荣耀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