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8.大生纱厂在1899年5月23日正式开始纺纱。五年的筹备工作可谓是艰涩坎坷,焦点在于集资太难。为了筹款,张謇奔走于南京、湖北、上海、通海各地,心力交瘁。尽管状元名气大,然而要从别人那里借到钱款,并非易事。万般无奈时,他常常跑到黄埔滩对天长叹流泪。有时候,张謇还得卖字筹措自己的旅费。
文章插图
9.无奈之下,由两江总督刘坤一做主,将之前张之洞用官款购买、搁置在上海码头三年的美国纱机作价入股,纱厂改为官商合办。同时,张謇接受商董沈亚夫的建议,“尽花纺纱,卖纱收花”。恰逢当年市场不错,大生纱厂起死回生,当年便有盈利,1900年纯利便有5万两。其机纱以“魁星”为商标,以显示状元办厂,借此扩大销路。
文章插图
10.在筹办纱厂的这段时间,1898年闰三月,张謇因丁忧期满,按照惯例回京到翰林院销假。此时正是帝后两党激战方酣,维新派则爆发出强烈的政治热情。张謇协助老师翁同龢,上了不少奏议,敦促朝廷调整政策,促进工商业发展。然而翁同龢此时的处境已极为微妙,不久便被开缺回籍。政海翻云覆雨,仕途险恶。
文章插图
11.张謇在写给翁老师的送行诗里,相约“烟水江南好相见”。果然,在京城不过两个多月,他便匆匆南返,跳出政治旋涡,一心去开辟自己的第三条新路,“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
文章插图
12.当日,张謇答应张之洞在南通办纱厂,心里尚有不甘,他认定自己以状元的身份去求人,忍受各种侮辱和讥讽,和从前入不了眼的人为伍,说些从前不会说的事,是“以爵然自待之身,溷秽浊不伦之俗”,因此常常觉得惭愧难当。
文章插图
13.他未曾料想到,自己充满犹疑不安、筚路蓝缕走出的这一步,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和1897年在苏州创办了苏纶、苏经纱厂的状元陆润庠,以及咸丰朝创办阜丰面粉厂的状元孙家鼐的子侄等,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传统读书人也可以选择弃文经商,不再局促于科举一途。各地的监生、举人有感于地方贫瘠,纷纷办厂自强。当时临近滨海的川沙县便有读书人设了花米行、机器轧棉厂等。
文章插图
14.大生纱厂利润总额逐年增长,眼见盈利丰厚,投资入股者自然增多。1903年,盛宣怀未曾使用的纱机也被大生吸收过来,总纱机增加到40800锭,占到当年全国纱锭的11.9%。到1908年大生纱厂共获纯利一百九十余万两,除了年息八厘的官息外,股东分红可谓丰厚。
文章插图
15.但张謇不满足于仅仅设立一个盈利的工厂,他的长久设想是以大生纱厂为核心,不断扩大再生产,最后形成制造、交通运输、农垦水利及金融服务多业共行的大生集团。然后,以实业为基础,建设一个区域的理想社会,“父教育,母实业”,使大多数老百姓都能达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这是他1903年考察日本时,受日本人经营城市重视规划的启发。
文章插图
16.按照这一规划,张謇在六七年的时间里在通海地区创办了大生轮船公司、通海垦牧公司等二十多家企业。此外,还筹建了通州民立师范学校(现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设农科、测绘、蚕桑等职业教育学科。1907年8月31日,大生召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每位股东都分到了一把绘有公司地图和公司创业史的折扇。新的生产方式逐渐渗入这块古老偏僻的传统之地。
- 少校|国民闺女获高考状元,扑进冷面少校怀中:老公,终于和你一个军校
- 特别|历史上最特别的六位武状元,年纪最小仅9岁,最牛的当了皇帝
- 科举制|古代中探花,为什么要比中状元还开心?其中还隐藏这样的“猫腻”
- 上联|乾隆殿试时说出上联,一考生不会扭头就走,乾隆:别走,你就是状元!
- 还要|为何古人中了探花比中状元还要高兴?真实原因让人不敢相信
- 科举考试|探花明明是第三名,为何古人中探花比中状元还要高兴?因为这个不成文的规定
- 张謇策划南欧北梅顶流同台
- 探花|古人中探花,为何比高中状元还兴奋?原来里面还有着“猫腻”
- 高中|古代人高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高兴?因为探花比状元多1个优势
- 科举|她是中国科举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才貌双全却最终沦为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