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晓正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范进中举》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它出自《儒林外史》,当年那个叫范进的人,从20岁开始考试,连考20多次,都没考上,穷得叮当响,直到54岁晚年,才中了举人,他高兴地发疯了。
文章插图
这个故事非常讽刺,但也真切地告诉我们,古代读书人为了能出头、能高中,付出了多少青春和努力。我们都知道,状元、榜眼和探花是突出重围,夺得全国前3的人,考试就跟比赛一样,谁都想夺得第1,可为什么第3名的探花,比状元还高兴呢?原因竟然是这样。我们先要了解一下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科举制”,又被称为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它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让那些真正有才能的平民百姓有机会进入上层社会,大展拳脚。
文章插图
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史学家们一直有争议。一部分认为是唐朝开始的,另一部分认为是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开始的,无论如何,我国的科举制都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方法。现在的高考其实就和科举制大有关系,我们都知道,高考每年都能参加,古代可不是这样,“十年寒窗”这个成语让人误会古代考试要读10年才能考,其实“十年”只是形容他们长年刻苦读书。古代科举考试分等级,等级从高到低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文章插图
童生考秀才,1年1次;秀才考举人3年1次(又叫秋闱),当然有时候也看皇帝的需求,增加考试,叫做恩科。许多读书人一辈子就耗在了考试上。“举人”还要排名,第1名叫做“解元”,各省的举人们分别出发去京城参加“春试”(也是3年1次),考中者称“贡生”,意思是贡献给皇帝选用的“生员”,会试第1名的叫“会元”。终于成功成为“贡生”了,就可以见到皇帝本人了,皇帝亲自出题,选出全国前三名——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三者都能叫做进士)。
文章插图
状元,全国第1名,不用多说,必须是才智过人、文章出色;第3名的探花,实力也很不错,而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探花必须长得帅!你想想,不但你的才华被皇帝肯定了,相貌也被肯定了,得多开心?而且古代公主们都喜欢选探花当驸马,原来是这个原因。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探花也不吃亏,一般而言,状元授予翰林院修撰(从6品)之职,榜眼、探花授予翰林院编修(正7品)之职,差别不大,其实读书人没有进入官场前,都是从零开始,谁工作能力更强,就有机会晋级,差1品都不是事儿。最可怜的还是第2名的榜眼,文采比不过上面的状元,长相比不过下面的榜眼,经常被忽略。
文章插图
总而言之,古代的探花郎一般都很帅,电视剧里也按照这个标准选帅气的人当探花郎,相信看完这篇文章,朋友们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参考资料:《关于科举制起源的再商榷》《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 世界大战|二战中德国军人素质为何普遍高于盟军?因德国军校有一门独特学科
- 梁山|林冲一身本事,为何在梁山没有一个朋友?揭秘背后不为人知的关系
- 西班牙人|太阳之石为何地?何行为引发西班牙人贪欲?何文明被毁灭?
- 考古盗墓|光武帝原陵紧靠黄河边,屡屡泛滥的黄河水为何从不淹“刘秀坟”?
- 世界大战|拿破仑远征俄国:为何放弃占领的莫斯科?战利品的去处无人知晓?
- 法天象地|孙悟空有门法术,杀伤力极强,可他使用三次为何再也不敢用?
- 银角|唐僧明知道猴哥能辨明妖邪,为何总是不信?你看银角大王怎么说
- 明朝|明朝朱元璋文字狱很少被人提,清朝乾隆文字狱为何总是被人诟病?
- 拿破仑为何把战利品沉入湖里?湖里有无战利品?仍是个未解之谜?
- 成佛|成佛之后,悟空才明白,地藏王菩萨为何不敢揭穿六耳猕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