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裘盛戎很多最高层次的技巧和演唱都化作了低格调的走向 。裘盛戎的《探阴山》 , [垛板]到“吹得我透骨寒”那地方 , 在“骨”与“寒”衔接处有一个非常自然巧妙的过度 , “寒”字运用抑扬顿挫 , 不温不火 , 赢得爆发性的舞台效果 。方荣翔全都不是这样处理的 , 他一笔抹杀了裘盛戎的高级技巧 , 把“骨”字变成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大滑音 。接着就用催尺寸和加大音量的低级手段将“寒”字推出 , 而且还将“寒”唱成了“哈” 。登“望乡台”唱的[原板]四个“可怜他” , 到第三句撤慢尺寸 , “铡驸马”三字用了一个娇媚耸人的怪腔 , 一股三十年代的“蹦蹦”味 , 与前面的“透骨寒”交相辉映 , 以突出的“方氏裘韵”摒弃了裘盛戎的风格原貌 , 而且第四句的“安然”唱成了“ā”“rá” 。
方先生嘴里的归韵和倒字等等问题比比皆是 , 《除三害》最后一场的[二黄]“叫我是怎样为人” , 直呼直令在“人”字后面 , 垫上了只有江阳辙才能用的三个“ēng”“ēng”“ēng” 。《赤桑镇》中 , 方先生多处将“嫂娘“的“嫂”字上声唱成阴平 , 至少在大段[二黄]“我难对嫂娘”“劝嫂娘休流泪”及剧末[快板]前的[叫头]“好嫂娘”几处是再明显不过了 。难怪北京一些同行暗地捧腹 。裘盛戎在字韵方面比前人有所提高 , 但也有某些未能尽善之处 , 《铡美案》中“皇家的官司难了断”字韵摆得不够妥贴 , “将银交与秦香莲”中“香”字唱成上声 , 这些地方经过方荣翔加以“娇媚”化 , 倒字倒得实在无法卒听 。当时有些戏校教师也反映在教学中造成很大困惑 , 学生要学方 , 教师无法阻止 , 又有苦难言 , 因为方已经走上“神龛” 。
令人“透骨寒”的还有为方先生系统总结的“理论” , 这些“理论”真是值得反复诵读 , 这就是发表在山东省级权威戏剧杂志《戏剧丛刊》1990年4月第2期、总第74期的长篇奇文 , 题目是无法读通的《遒媚舒朗 空灵剔透——“方氏裘韵”初探》 , 作者于学剑 , 据知是山东省艺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通篇文字“功力”实在不敢恭维 , 但很多论述对方荣翔倒是不能不谓恰当 。此文用“娇媚娴静”概括了方氏裘韵的总体风格 , 全文充斥着“工细俏美”“娇声嫩气”“小巧玲珑”“那么娇 , 那么柔 , 那么美”这类“褒语” , 用以抗拒钱金福身段谱口诀 “花脸要美不要媚”的基本原则 , 将违背花脸艺术本体特征的表现方法强行合理化 。
只要对净行有些最基本知识的人都可以知道 , 百年来 , 花脸最具代表性的一代宗师金少山先生 , 是以虎啸龙吟的阳刚之美名世的 。裘盛戎先生一向认为受到金少山先生成就的影响 , 是逐渐形成和完善自己裘派风格的最重要基础之一 。裘盛戎在花脸的“刚”中注入了“柔”的成分 , 形成刚柔相济的新风格 。但他很注意刚柔结合的“度” , 而且是将保持花脸艺术雄浑豪迈的本体特征为己任的 , 这是裘先生一个重要的准则 , 所以裘先生还是保住了花脸这一行当的精髓 。而“方氏裘韵”从本质上背离了花脸行当的本体特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裘盛戎、张君秋、谭富英、马连良合影
对方荣翔字韵的错误 , 于学剑非但都加以肯定 , 而且认为是对裘盛戎特色的“成功”发展 。第一:于文说“以最有代表性的人臣辙来说 , 方荣翔明显地将半开口的‘人臣辙’扩大了口型 , 加进了类似江阳辙的成份 。在裘盛戎的演唱中 , 也有扩大韵辙的现象”;第二 “出于音韵饱和的考虑 , 裘盛戎某些归于鼻音的唱法 , 方荣翔则用于开口音唱 。如《刺王僚》‘虽然是弟兄们情意有’之‘们’字 , 《白良关》中‘人来带过爷的马’之‘人’字即是;第三:于文“方荣翔避讳炸音 , 是因为他嗓音清弱 , 如果夹用炸音 , 会显得太跳 , 有损整体和谐 。不用炸音 , 使他清晰透明的唱腔特色更加突出和完整” , 实质上方荣翔磨灭掉的 , 正是裘盛戎以其特色炸音为代表的净行风沙之气 。于文将方荣翔错误的来源都归罪于裘盛戎、实际上是污蔑了裘盛戎之后 , 居然又得出“在吐字四声方面 , 方荣翔较之老师更准确”这贻害后人的可怕结论 。
- 书法字画|任城非遗:传拓技艺
- 书法字画|好书法都是随便写的,不信你看!
- 三国两晋南北朝|关于三国蜀汉的五大冷知识,你可能闻所未闻
- 明朝|从草根到帝王,看明朝朱元璋关于“稳固政权”的那点事儿
- 造假|揭秘:字画做旧、造假的那些疯狂
- 培训|书法被列入艺术特长加分项,书法培训市场火热
- 书法学统考|速看!2021年书法专业统考模拟考试试题曝光......
- 声明|不得不发的声音——杭法基关于王冬龄“乱书”“墨书”问题的声明
- 书法作品|中国书法家协会7任主席书法作品欣赏:你最喜欢谁的
- 硬笔|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唯一一位女性特等奖获得者张秀,硬笔行书亦精到